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題不同
龍門一躍
作者:陳永輝
2014年高考作文命題備考指導
一、審題:妙筆生花因審題
1.主旨領悟法。材料中的關鍵詞句常常是命題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評議性語句,蘊涵著材料的主旨。因此,考生可將其作為把握材料以及選擇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2.由果溯因法。很多事物都是以因果關係的聯係形式存在的。考生審材料作文時,如果能由材料中列舉的現象或結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現象或結果的根本原因,往往就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3.寓意揭示法。對於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話、漫畫等,考生須透過材料的表象,進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聯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聯想到人,進而聯想到與材料內容相類似的人生哲理、社會現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內涵,進而確定立意。
4.由物及人法。寫材料作文時,考生要對敘述“物”的材料進行“由物及人”的橫向聯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聯想到人,進而聯想到與材料內容相類似的人生哲理、社會現象等,從而提煉出立意點。
二、立意:遠近高低各不同
“意猶帥也”,文章講求立意高遠。考生立意時,要緊扣所給材料,多角度發散思維,同時要注意選材的新穎性。考生立意時要堅持下麵的原則:時代社會是總綱,中心思想明(明確)深(深刻)康(健康)。考生可運用以下方法和技巧立意:一是明題依體凸中心,二是化大為小煉主旨,三是平中見奇出新意。高考作文立意要“見人所未見,發人所未發”,具有“過人之處”,這就要求考生必須從獨特的角度揭示事物的特征和規律,注意透過生活中的表麵現象,抓住其本質,發現其所蘊涵的真諦,反映生活的底蘊;同時也要勇於探索和創新,敢於標新立異,做到“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難言,我所言之”。具體可從以下四方麵考慮:一是從實立意與從虛立意,二是肯定立意與否定立意,三是順向立意與逆向立意,四是縱向立意與橫向立意。
三、文體:文體不限出奇策
決定文體的主要因素是作文材料的傾向性,即文章的寫作目的。考生在考場上選擇文體之前,要先審準命題、話題或材料,弄清其自身所帶有的文體傾向。文章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體,形式要為內容服務。考生隻有審準作文要求,分析材料中蘊涵的中心,準確立意,並考慮文體的特點和自身的實際能力,才能選擇恰當的文體來表現立意。對於寫作水平中等的考生來說,首選文體應該是議論文,因為議論文在體式上變化不多,主要以論理深刻、透辟取勝。把議論文作為主攻文體,考生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辯證思維能力。記敘文形式靈活,可表現豐富的內容,發揮餘地大,易於感人,但這種文體對構思、語言等方麵的要求較高,如果考生在思維和表達方麵沒有明顯優勢,最好不要寫記敘文。散文最能體現考生的文化底蘊和才情,但要求考生具有豐富的知識和聯想、想象能力,深厚的文學功底,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建議考生一般不要選用散文文體。如果考生在具體寫作時需要寫作散文,也最好寫記敘性散文或議論性散文。一般而言,不同文體對應著不同的表達方式、語言特點與結構方式,其中起關鍵性作用的是結構。考生可以通過範文結構分析來學習如何安排結構,然後逐步達到靈活運用、自由寫作的程度,最好能夠對結構模式加以變化,有一定的創新。
四、真情:萬事萬物皆有情
高中語文新課標提倡學生“表達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套話,避免為文造情”。抒發真情,歌頌真、善、美,一直是高考作文的主旋律。打動讀者靠的是真情,即以真感人,以情動人。情感不是作者用來喊而讀者用來聽的,而是作者內心的自然流露,讀者則通過文字感同身受。考生隻有寫出真實的自我,我手寫我心,才能寫出自己對生活的真實與獨特的看法和情感,而這才是高考作文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