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暖爸黃磊:她是最珍貴的禮物(1)(1 / 3)

從溫潤的“徐誌摩”轉變為溫暖的“羅書全”以及居家必備“男閨蜜方駿”,轉眼間,黃磊已經牽著8歲的小美女多多站在大家眼前了。大小銀幕中的一貫好男人形象,和現實中所呈現出來的溫暖知性,讓黃磊攢足了人氣;多多所表現出的乖巧懂事、善解人意也收獲了一致好評,黃磊更是贏得了“國民嶽父”的美譽。

無論是在《爸爸去哪兒》中的表現,還是紀錄片中朋友的評價,都能夠看出來,黃磊和多多的相處是平靜而溫和的,感性和理性並存的。這與黃磊的自身氣質與角色密不可分。身兼老師、導演、演員等各種身份角色於一身,當他是老師時,需要傳道授業解惑,注重於觀察和傾聽他人的需求,隨時傳播正能量;導演的角色則需要他麵麵俱到、統籌大小瑣碎事務;演員卻需要他釋放內心所有感性的能量。這些略微複雜的情緒糅合到一起,塑造了黃磊,在黃磊日常的言傳身教中,又塑造了多多,這是父親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爸爸去哪兒》節目中,黃磊並沒有帶著多少明星的光環出鏡,而是一個普通標準的北京大老爺們兒,既上得廳堂、入得廚房,還常常包攬其他家庭的吃飯問題,洗衣、做飯、喂狗也不在話下,還能準確理解小女生的浪漫情懷。有這樣一個爸爸,多多十分依賴,也十分樂意和爸爸交流。在紀錄片的采訪中,朋友們說,黃磊把多多當作朋友,媽媽也說黃磊是能夠和孩子一起玩的爸爸。正是這種“把孩子當成朋友”的相處方式,讓逐漸長大、越來越有獨立思想的女孩兒也願意和爸爸分享自己的想法。這就是尊重的力量。

《爸爸去哪兒》的5個家庭,每位爸爸和孩子相處的方式各有特色,和其他幾位爸爸相比,黃磊顯得更加“緩”一些,“緩”不是慢,而是enjoylife,和與孩子相處時的公平、理性、平等、民主的原則。這種enjoy來自於黃磊的文藝範兒,也來自於他的豁達樂觀。在旅行首站的天坑,遇到泥濘的下山道路,黃磊還能停下來,看著山景悠然地對多妹說:“挺漂亮的,你看。”這是父母麵對生活和困境時,以自身的態度向孩子傳遞的一種信號:在路上,行進中也不需一味地趕路,你可以輕鬆麵對,靜下心來,學會享受生活和一路上的風景。通常情況下,如果父母的生活態度越輕鬆、幽默、自在,孩子的適應性也會越強,在這樣的家庭教育環境中長大的孩子,相對來說,情商也會更高一些。

公平、理性、平等、民主則表現在許多的細節上,例如當多多想要養小狗乖乖時,黃磊將養小狗需要多多做的事情先講清楚,讓多多明白養狗不是好玩,而是一種責任;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選到了不好的房子,黃磊引導多多的方式是“對不起,我也會輸”、“總有人會住到這個房子”,當多多不想帶麥克風時,黃磊並沒有強製她帶,而是用表演啞劇的方式告訴多多不帶麥克風的後果,然後讓多多自己去判斷和選擇,讓她有了更強的獨立性……正是這種溫和的養育方式,讓多多長成了一個如此可愛的姑娘。這對讓人賞心悅目的父女,也讓人到了許多在家庭育兒中值得借鑒學習的閃光點。

在整季《爸爸去哪兒》節目中,多多作為一個大姐姐,在團隊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做任務的時候,她總是帶隊的小隊長,即使沒有將“負責人”的責任交給她,她也非常自覺地做了“小領導”的工作,帶領小夥伴們完成任務,遇到困難時積極解決,偶爾還要安慰情緒失落的夥伴。可能有人會說,多多8歲了,比其他孩子都大,她能這樣做也不奇怪,但是8歲的孩子也是孩子,並不是天生就會帶領和團結其他的孩子一起活動。多多之所以能夠凝聚其他的孩子,是因為她總是在第一時間為他人著想,照顧到他人的利益和感受,同時,在一個年齡從3歲到8歲的混齡團隊中,多多作為“老大”,大姐姐般的關愛感、責任感油然而生,這也是在混齡兒童團體中,大一點的孩子自覺形成的領導力,但這種領導力是謙和的,並不是“我是老大,你們都得聽我的”這樣的霸道派頭,試問這樣的多多姐姐,誰會不喜歡呢?

多多在團隊中能夠做到這一點,與家庭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和黃磊熱心助人一樣,多多也將幫助人、關心人當成了自己應該做的;而天性就善良敏感的多多,更是格外注重照顧到每個小夥伴的情緒,甚至有時會委屈自己一點,也不願傷害別人。黃磊自己也提到過多多是敏感的,其實也愛哭,但在鏡頭前卻表現得很堅強,或許,應該更多鼓勵多多表達自己的意見,當遇到自己不願意的時候,用適當的方式說出內心的情感,這樣會更加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