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陰處有一片蠻荒古林,其中多生仙草靈芝,更有靈禽瑞獸出沒。山間多細流飛瀑,幽澗深穀,奇石怪鋒,險峻奇瑰之處多不勝數。
山前有一座大城,以山為名——淩月城。
再向東連接大湖,因山勢奇高,直插雲霄,明月從湖麵升起之時,鋒頂好似淩駕明月之上,故取名為“淩月山”。
淩月山高峰千百餘座,其中以七鋒最為雄壯秀美,也最為挺拔高險。分別為引月鋒、接月鋒、望月鋒、攬月鋒、渡月鋒、遮月鋒、攏月鋒。
七鋒環繞分布,圍抱最中心的深潭落月潭聳立。落月潭直徑不過十丈卻水深千尺,傳言乃是上古大神布下的封印法陣,其中封印著一個恐怖的存在,具體情況如何,不甚明了。
光陰荏苒,有如大浪淘沙。經過無盡歲月的洗禮,演變至今,即便是放眼整個神州來說,淩月山也已經算得上是咽喉重鎮。
不過,雖然淩月山確實有名,但比淩月山更加聞名百倍的卻是這山上的修行門派——淩月閣。
獨特的地理位置,又加之靈氣充盈,使得淩月山成了修仙煉道的洞天福地。也正因為如此,上古羲皇在淩月鋒開山立派,創立了淩月閣。
古籍記載,羲皇創立淩月閣的原意是為了守護鎮壓修羅的封印,因此最初的門人弟子乃是軒轅黃帝的部族,又有傳言說是黃帝的嫡親後人,具體情況如何,因為年代太過於久遠已不可考證。隻有一點曆經歲月的磨洗傳承至今,那就是淩月閣的本源根基,門中弟子所習煉的修行道法——羲皇氏所創先天無極道法。
久遠的曆史傳承、優越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的修行環境,使得淩月閣成了聞名天下的修行門第。
雖說淩月閣的祖源已不可追溯,但門中弟子血脈相承的俠義精神卻代代相傳,始終延續著。
從創立之初,淩月閣的弟子們就以除魔衛道為己任,以仁義柔腸的俠骨情懷為自己立身之根本。雖然已有千萬年歲月,但這個初衷卻始終沒有改變過。
亂世之中,便助明君平判,撥亂反正。更以自己的仙法道行,煉製靈丹妙藥,救濟災疫病難。而若是身處盛世,天下太平之時,便隱匿避世,修仙悟道。
從淩月閣創立至今,幾經波折,沉淪起伏,這其中的艱難曲折之處,就不為外人所知道了。萬年傳承,幾經飄零,淩月閣有幾次甚至差點慘遭滅門。
然而,門中弟子卻以極頑強的精神,不屈不撓地與命運抗爭著。同時,也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即便是在最黑暗的動亂年代,也依然守護著天下的弱小民眾。
就這樣,淩月閣儼然已經成為了仙家聖地,而門中弟子也被天下普通民眾當成了仙人。一時之間,民眾虔誠供奉,頂禮膜拜,引得天下熱血青年競相來投。訖今為止,淩月閣已經成了天下一等一的修仙大派,民眾無不神思向往。
於是乎,淩月閣也成了天下修行之人的榜樣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