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良瑜神奇的表現時,那個原來出錯的夥計,一邊忙著別的,一邊也關注著良瑜這邊,若是能查出良瑜打錯的地方,自己會挽回點顏麵的。可看到最後,隻見良瑜卻更是打得飛快,後來幹脆抬起頭不看算盤了,那個夥計就湊過去緊緊地盯著。但無論怎麼看,良瑜打得一點也沒錯,那個夥計徹底服氣了:真是人比人該死,貨比貨該扔啊!
很快,兩邊就都算完了,結果都放到了賬房陳先生麵前的幾個賬本上,就等最後攏起來就可以了,看看這一遍如何。陳先生自己拿出算盤,就要開算;哪知道良瑜還打上癮了,對陳先生說:“要不你讀,我給你打吧!”
看著他那可愛的樣子,陳先生笑著點頭:“好的,你來打。”
很快,第一本算完了。
看看桌上還有五六個賬本,良瑜對陳先生說道:“要不,咱們兩本一塊打吧?”陳先生沒反應過來,愣愣的問:“你,你說啥?兩本怎麼一塊打。”“嗨呀,就是你讀一本,再叫別人讀一本,我兩邊一起打啊!”
“啥,啥!你,左右開弓麼?”
良瑜倒是胸有成竹:“是啊,這樣不快嗎!”
那陳先生眨巴了幾下眼睛,表示難以相信。
那個出過錯的夥計反應倒是快,對陳先生說:“他既然這麼說了,咱就試試吧!”
眾人也都瞪大了眼睛,這打算盤能夠左右開弓的,隻是聽說過可從來沒有見過,再說眼前可是才十歲大的孩子啊,他不是鬧著玩吧?
許老板一開始還在為兒子的傑出表現而自豪,可現在竟然聽說他要雙手打算盤,也有些吃驚,因為他也不相信兒子能這麼強;到後來也許會讓他明白,自己這個兒子到底會有多麼讓人出乎意料的強。
在大家的半信半疑中,良瑜麵前擺著的兩個算盤同時開打了。
一開始,兩個讀的故意有先後次序的讀,良瑜打得很從容並且顯得很悠閑的;慢慢的都讀的快了起來,看看良瑜還能跟得上。而那另外的會打算盤的包括許老板都緊緊盯著良瑜的雙手,看看他到底會不會打錯。再到後來幹脆也不管次序了,兩邊就是各自讀各自的,別人都聽著亂了,可是良瑜卻是兩邊分得很清楚,人們眼看著左右手同時劈裏啪啦的在打著,很快兩本又算完了。
人們是徹底的驚呆了,沒想到小小的孩子有這麼大的能力,簡直就不是一般人啊,神童,小神算!
就在大家的注視下,很快那幾本也算完了,結果一合計比預計的差距範圍還要小很多。
大家都長舒了一口氣,總算是盤點完了,明天就可以準備回家過年啦!人們圍著小良瑜,一個勁的誇讚他,良瑜自己也是很高興,幫大家早早的算清楚,省的連母親在後邊也焦急的等待父親。
許老板安排夥計收拾好賬本,最後將店裏清理打掃一下,馬上開飯,大家要盡情的吃盡情的喝,等一會要親自去給大家敬兩杯酒。然後,在大家的歡呼聲中,領著良瑜的手,和他一塊向後院走去。
在後院中,許太太仍然在焦急的等待著,但是看丈夫的神態和口氣,她知道今年這賬目怕是很麻煩,這才過了兩天呢,三天都不見得能夠順利完工。於是和女兒格錦在那兒說著話,同時手裏拿著一塊一尺見方的白色錦緞,在那兒教著十三歲的女兒學刺繡呢,旁邊站著侍女綠荷。
綠荷已經來到許家六七年了,這孩子來時才十二歲,是許宜皓老家鄰村的,因家境不好母親有常年有病,所以隻能出來打工,雖然不認識幾個字,長得也有些粗壯,但性格脾氣都很好。先是在格錦小的時候陪她玩耍也幫許太太看護孩子,後來又看護良瑜,所以一家人都對綠荷很好。
這許老板本名叫許宜皓,年輕時曾經到南方經商而結識了許太太(當時是蒯小姐),隻見過兩次麵二人就都互有好感心生愛意,許宜皓很快就托媒人登門提親。蒯家父母雖然不願女兒遠嫁北方,但女兒執意不改再加上看小夥子本人各方麵還不錯,便答應下來。蒯小姐老家是江南吳縣,從小會一手精製的刺繡技藝,當地叫格錦繡,她繡出來的成品細致秀麗又構思巧妙,在她們老家香山附近很有名氣。
後來蒯小姐結婚來到北方的濟水府生活後,也是不時的拿出繡品來欣賞琢磨,有時也繡兩件成品,所以技藝並沒有荒廢;有了女兒後,幹脆取名就叫做格錦,許老板也就依了她。等到女兒大些了,就開始在讀書之餘教她學習刺繡,現在格錦也已經算是入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