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德軍的作戰計劃安排,楊清逸想的其實很簡單,依照布拉斯維茨的推斷,盟軍會分兩路夾攻德軍,以期得到一個振奮人心的勝利,既然如此的話,德軍反其道而行之就是最好的選擇。
如果沒有楊清逸和沃瑟的存在的話,德軍就算反其道而行其實跟送死也沒太大區別,但是在有了楊清逸和沃瑟的加入之後,這個結果就會完全改變了。
在這樣動輒數萬數十萬的戰爭中,楊清逸和沃瑟注定起不到什麼作用,甚至如果不小心的話都會有死亡的可能,但是,任何出人意料的表現,在第一次出現時,總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獲的。
楊清逸與沃瑟兩人融合的心靈立場其實最大可以擴展到千米的範圍,但是到了那種程度,心靈立場也就隻能擋擋普通人的拳頭了,而且多承受幾拳就有碎裂的可能,於是在用德軍的槍械進行了簡短的實驗之後,楊清逸將心靈立場的擴展範圍頂在了兩百米。
兩百米的心靈立場,其實防護力已經被降低不少了,但是麵對盟軍的炮彈,心靈立場卻可以很好的完成引爆的作用,當炮彈撞到心靈立場的時候,可以將心靈立場撞碎,但是其衝擊力也足夠引起炮彈的爆炸了,因此,德軍才可以安然的躲在楊清逸和沃瑟身後毋須擔心炮彈的打擊。
至於子彈的話,兩百米範圍的心靈立場隻能夠抵擋幾槍,但是要知道楊清逸和沃瑟聯手,對於心靈立場的補充是極其迅速的,隻要子彈不是毫無間隙的發射,那麼這道心靈立場其實就等於是不破的。
人類對於未知的事物總是有著莫名的恐懼,因此當他們第一次見識到心靈立場這種古怪的力量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懼怕,而且最主要的是,心靈立場由於力量的不足因此色澤十分的黯淡,在晴朗的天空下幾乎是不可見的,這就更加深了盟軍心中的疑惑與不安,於是在緊接著遭受到德軍肆無忌憚的打擊之後,盟軍的敗逃也就成了必然的事件了。
在擊退了從上方奔襲而來的盟軍之後,布拉斯維茨率領著德軍馬不停蹄的奔向了東南方,在經過兩個小時的急行軍後,德軍攔住了從下方突襲而來的四萬盟軍,然後,兩個小時前的一幕再次上演,盟軍再次止步於楊清逸與沃瑟身前,狂熱的德軍士兵站在心靈立場之後完全不需要躲避,他們唯一的任務就是一刻不停的傾瀉子彈,於是,在丟下數百條人名之後,始終無法靠近的盟軍不得不撤退,倉皇逃離。
至此,這一次本來應該是德軍大敗的簡短戰役以德軍大勝而結束,盟軍近九萬兵力卻仍然敗給了德軍兩萬士兵,所有的軍士們在戰役結束後都是極度的亢奮,原先由於幾個方向的德軍失利而造成的軍心的不安徹底平複了下來,甚至此時每一個士兵都堅信,這場偉大的戰爭,最後的贏家必然是德意誌帝國!
在帶領士兵撤回了後方最近的德軍基地之後,布拉斯維茨暫時放下了總司令的事務,因為他得到了希特勒元首的緊急命令,立刻帶著三位使者前往柏林,不得有片刻怠慢。
從布拉斯維茨口中,希特勒了解到了他們勝利的原因,也因此,他更加的迫切的想要見到楊清逸,因為目前德軍各方戰線都處於劣勢,在沒有有效的援助的話,盟軍恐怕就要槍指柏林了。
火急火燎的布拉斯維茨帶上楊清逸和沃瑟還有娜塔莎三人乘飛機直奔柏林,在二月九日的淩晨兩點鍾,搭載著楊清逸等人的飛機降落在了德國首都柏林,隨後一輛軍車接過楊清逸等人,直奔總理府。
1945年二月九日淩晨兩點半,楊清逸與沃瑟、娜塔莎還有布拉斯維茨四人在總理府會客廳見到了德國總理,納粹元首——阿道夫·希特勒。
這個男人的稱號有很多,最正統的應該是德意誌帝國總理,而為德國高層中廣為流傳的稱呼則是元首;其它遭到德國打擊與奴役的國家人民喜歡稱呼他為戰爭狂人或者瘋狂的獨裁者;而極度憎恨他的的猶太人則總是牙咬切齒的叫他‘那個血腥的劊子手’。
這個男人的外形並不俊朗,相比較起來甚至會給人一種陰翳的感覺;他有著一個標準的日耳曼式大鼻子,不過很少有人知道這個鼻子其實是經過了多次手術後才成型的;鼻下的一撮方方正正的小胡子是希特勒臉上的一道標誌,但是卻不會給人滑稽的感覺,事實上,任何人在見到希特勒第一眼的時候都不會過於注意他的胡子,因為那一股撲麵而來的無形的威勢就足以吸引住你所有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