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路總會有不平坦的地方,走下去就是了。
本故事發生在東北的一座城市,直接點兒就是東北的一座以煤為主要產業,人口不到百萬的城市。按城市的綜合實力來衡量,也就是三、四線城市的樣子,上限也就三線城市。人們按省內城市規模英文排序給它起了個名字叫dh市。而故事的主人李良就生活在這個城市,拋開上大學的四年時間,目前他整個的二十七年人生就生活在這裏。隻不過他十八歲前生活在所屬縣城和農村。
事故主人的身份為警察,更準確區分就是交通警察——人們俗稱的交警。
我們的故事就從這裏開始了。
按照dh市公安局的統一安排,李良所在的交警支隊要在農曆八月十五前後開展道路交通安全整治行動,重點查處無牌無證、超員超速及酒後駕車違法行為。
農曆的八月十四號這一天是行動開始後的第二天,按照以往的慣例,通過前一天整治一般常見的違法行為有所收斂,老資格駕駛人不會頂風上。所謂幹一行專一行,明白一行,整天與交警打交道也學了不少應付辦法。話又說回來,在路麵站時間久了的交警也清楚違法者總是少數的那一類,大多數駕駛人不是想有意違法,而是在不經意間違了法。比如超速,大多數是因為沒看到限速標誌或者被交警暗中執法;再比如在不該停的地點停了車,同樣是沒看到禁停標誌,特別是停在了一個自己從未停過車的地方,結果隻能的花錢買教訓。又比如轉彎時壓到了雙實線,同樣是因為最初沒看清楚雙實線,因時間久了雙實線變得模糊,不容易看清。
但是,無證駕駛、假牌假證和酒後駕車絕對是故意而為,無論是駕駛人還是交警都這麼認為。因為沒有一個酒後駕駛車的人說自己是無意當中喝了酒而開車的,也沒有一個無證駕駛人駕駛機動車而辯解自己是無意當中開車的。事實就是事實,不管你承認不承認,都是你自己主觀所為,根本不存在客觀原因。
對於不說實話的人,撒謊前要編好理由,起碼讓人聽起來舒服些。就像一個人說自己不知道兜裏有沒有錢一樣,別人肯定不會相信。你說你沒有駕駛證卻無意當中駕駛了機動車,別人肯定不會想信。並且會不屑一顧。
下午5點,李良這隊警力來到了轄區路麵上,按常規擺好了反光錐筒,但並沒按常規部署警力,而是采取了新的崗勤模式。這是李良分管勤務後首次采取的警力部署方式,前方1名民警帶著1名輔警負責指揮車輛緩慢進入引導區段,中間1名民警和1名輔警負責初步查糾,初步判斷是嫌疑車輛後,交由後方2名民警警進一步盤查、核對。這樣不會過多影響車輛正常通行,又能迅速發現並查處嫌疑車輛。
作為這dh市公安局交警支隊下屬交警大隊的副大隊長李良站在後方位置,專門負責盤查,核實。
傍晚六點多鍾,一台白色大眾“捷達”進入視線,執法經驗告訴李良的戰友們這台車是嫌疑車輛,馬上有交警打手勢,讓捷達車靠邊停車接受檢查。而這台捷達車卻不是規規矩矩地按要求行駛著。
經驗再一次提醒李良的戰友們,這台嫌疑捷達車想要跑!因此,前方2名警力全部貼近指揮,負責中間環節的交警也圍了上來,捷達車被圍在了中間,駕駛人隻好按著交警指揮停在了路邊。
車剛一停穩,就在交警還沒上來盤查的這幾秒鍾時間裏,捷達車的駕駛人動起了心思,之前沒有逃跑路線和機會,此時有了,必須抓住。
猛然間,捷達車發出一聲怪叫,車輪在地麵上空轉了那麼幾圈後,車子猛地一下竄了出去,側前方的李良本能躲閃,但車子還是快他一倍,瞬間就到了身邊。
“砰”的一聲,李良撲倒在了發動機蓋子上。
看見撞著人了,司機以最快的速度將車倒了四、五米遠,然後加油向前,一個急拐彎上了對向車道,恰好一台迎麵駛來的公交客車來到跟前。想繼續逃和躲避已經沒有時間和機會了!跟小小的捷達車相比,公交車就是一個龐然大物,無論如何是碰撞不過它的。如果不停下來,隻能有一種結果。
捷達車與公交車幾乎同時急刹車,刺耳的摩擦聲響起,濃烈的燒橡膠氣味傳來。
“咣”地一聲響,捷達車還是跟公交車來了個親密“吻”,公交車毫發未傷,而捷達車前臉的零件散落了一地,還有些飛在了半空中。
不少的乘客捂著鼻子紛紛從車裏探出頭來。
而正在此時,捷達車的駕駛人從車裏竄下來,然後就是拚出去的架式撒開腿跑了。
李良不顧自己是否受傷,剛在地上站穩就追了上去,另一名交警也隨後跟著追了上去。
李良一口氣追出一千多米,感覺心髒都要從嗓子眼裏跳出來了。這要歸結平時的鍛煉強度不足。平日裏的鍛煉總感覺差不多、差不多,這下知道了差的不止一點點,就快邁不開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