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行雲流水(2 / 2)

這是氣刃斬的另一種使用模式。

橫向劈砍使出的氣刃斬,仿佛一道圓弧,攻擊範圍廣是其優點,可是同時,那個造型也加大了接觸麵積,在氣刃斬飛行的過程中,大量的鬥氣會消散在空氣中,

而這次,弗利德將鬥氣凝聚在一個點,就好像河流越是在狹窄的地方流越快一樣,相同的鬥氣量,越是集中在一點,就越是有強悍的突破力和度。

魔像的後仰可不會等人,弗利德必須確保自己的一擊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攻破對方的魔石!

飛馳的鬥氣槍刃呼嘯而去,沒入了納加魔像腹部的魔石!

哢!

一道細微的裂痕應聲而出,緊接著,仿佛樹形圖一樣,裂紋迅擴散到周圍,再次龜裂,細密的黑色紋路蜘蛛網似的爬滿了魔石蔚藍的顏色,蘊含的魔力順著這些細的口子湧了出去……

失去了動力源,後仰的納加魔像再也沒有了動靜,順著重力,咣當一下摔落在地上。

成功了。

不過……

為什麼啊?

弗利德有點奇怪了。

要知道,這個納加魔像做的非常精致,行動力很優秀,防禦力也很優秀,偏偏卻把自己最大的弱點暴露在外麵……這是怎麼回事?好像在勾引敵人攻擊這裏一樣……正常的想法,這個都應該是陷阱啊?怎麼,這麼輕鬆就解決了?

實際上,這倒是弗利德冤枉設計者了。

這種奇特的納加魔像的設計初衷,就不是“單兵作戰”用,而是和魔法師一起連攜行動。

納加這種生物身體柔韌性很好,這種魔像最大限度的還原了納加的靈活性,如果把魔石藏在護甲裏麵,勢必造成運動性的不足。靈活的行動配合四條手臂組合起來使出沒有死角的攻擊,如果再搭配著上好的武器,甚至是魔法武器的話,一騎當千不敢,以一敵百絕非難事。

而且,魔石的魔法容量有限,同時擔任動力爐和防護魔法的魔力提供,已經足夠吃力了,需要找尋特大號的魔石來充當動力源。如果還要讓它同時保護自己,隻會額外消耗魔力,讓魔像整體實力下降。如果繼續擴大魔石的規格,又會損壞最重要的靈活性。

設計者恐怕也是絞盡了腦汁,最後才確定了這個規格的吧?為了保證靈活性和魔力量,設計師放棄了隱藏魔石,也放棄了保護魔石。

是以,這種武器開出來的目的就是和魔法師一同作戰。

舉個例子,刀這種武器是讓人拿到手裏砍人的,因此,不需要考慮到沒有雙臂的人如何使用刀這件事,不需要讓刀具有【自動飛行】【自動索敵】【自動殺人】的功能——即便這些功能聽上去真的很讚。

同理,納加魔像的使用,也沒有考慮到魔法師不在身邊的情況。事實上,如果有魔法師在附近的話,直接利用魔石溢出的濃鬱水屬性魔力,能夠輕鬆的在魔石麵前附加上諸如冰甲,或者是流水護盾之類的防禦魔法。

到時候,魔法師負責保護魔石,幾乎就相當於一個額外的保護殼了,想要擊破魔石就必須打倒魔法師。

可是想要打倒魔法師,就必須先打倒魔像,可是魔像做的極為堅固,不是隨隨便便能夠擊破的。有魔法師的情況下,連外露的核心都不是弱點,簡直是堅不可摧。

如果有人試圖繞開魔像,那麼重視靈活性的納加魔像就可以迅捷的轉動身體,四條手臂拿著各種武器,對身邊三百六十度無死角的動攻擊。

這是一個完美的循環模式。

這本來應該是一個無解的完美兵器。

可惜的是,設計者並沒有考慮到魔法師已經亡故了的這個情況。就好像鑄刀的鐵匠不會考慮到“萬一刀的主人沒有雙手怎麼辦”這種事情。

並非是“完美”的才是最好的,“適合”在大多數時候,都比“完美”好得多。

不過,這個設計確實是幫了弗利德不少的忙。

不,根本就是死中求活啊!如果這裏有五個魔法師輔助魔像,那麼就算弗利德本領通,也難免要這在這裏栽個跟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