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不是一般的劍,結構分為三段:劍柄,用於握的鈍刃,和波浪形的利刃。
這是被稱之為“焰形劍”的武器種類,多見於教會,火焰似的波浪刀刃是教會威嚴的象征。教會的聖裁團裏,有相當的人選擇焰形劍作為自己的武器。
有人用,自然不可能是華而無實的武器。波浪形的劍身打磨的鋒利,和一般大劍用重量壓倒對方不同,焰形劍被設計出來,就是用於對抗鮮有裝甲的敵人。
安格利爾教國的敵人主要是亡靈,亡靈的盔甲絕大多數都是死氣凝聚而成,隻要在焰形劍上附加神聖魔法,輕而易舉就能破壞他們的甲胄,在焰形劍麵前,亡靈的盔甲根本就是紙片。
不需要切開盔甲,自然就不需要沉重的重量和加大接觸麵積的粗糙刀刃,焰形劍那奇特的造型隻有一個用途:盡最大的力量給敵人留下撕裂的口子!有人曾經做過實驗,同樣規格的大劍和焰形劍,在切割皮肉的時候,焰形劍造成的傷口幾乎是直刃大劍的兩倍!
對於曾經是聖騎士,在教會裏侍奉光明神的弗利德而言,這把武器更合他的品味。
雙腳開立,弗利德雙手全部握在了劍柄,微微沉下了身體,把大劍豎在麵前,這是強調攻擊力的站姿。敵人不是生物而是魔像和元素,弗利德催動死氣纏繞在劍刃上,確保它能給水元素造成足夠的傷害。
讓哈特觀戰,一方麵是保護他的安全,自己和黑馬心意相通,如果有人襲擊哈特,自己可以操作黑馬閃開。一方麵,也是希望能給哈特做個範例。
大劍是一種很極端的武器,威力十足,使用難度也是十足。一旦攻擊失誤,基本上就奠定了劍士的失敗。
所以,嫻熟的劍士都會精修步伐來確保自己能躲開敵人的攻擊,然後,把自己的攻擊打過去。
這就是劍術的奧義:在被敵人殺死之前,先一步殺死敵人。幾乎所有的武術,都在遵循著這個原則。弗利德希望哈特觀看自己的戰鬥,能有一點感悟。
當然,前麵哪條隻是玩笑話。
大劍的訣竅,就在於步伐的變換。保持最佳的攻擊距離,到達最佳的攻擊位置,然後動攻擊。大劍的威力很強,基本上一招命中,就能分出勝負,是以,也就不需要太多花哨的變招。如何將自己全力的一擊打中敵人,才是大劍士該研究的課題。
看看哈特最近的戰鬥,弗利德現,他有點過於執著於正麵交鋒了。他總是習慣於揮動大劍在正麵攔截敵人的攻擊,伺機反擊。
這是弗利德的騎士劍的劍路,完全不合適大劍……恐怕,是自己連日的戰鬥,讓哈特不自覺的開始模仿了吧。
這是個好現象,也是個壞現象。
生物會不自覺的模仿比自己更好的存在,比如動物幼崽,會模仿父母的行為,人類也會模仿偶像的衣著品味。哈特是個人,而且是極度崇拜騎士道,幾乎是神化騎士道的人,自然會對自己進行模仿了。
不過,他還不明白,不同種類的劍術有不同種類的使用方式。根本不能生搬硬套的。
麵對四台納加魔像,轉眼間,耀靈護衛便化為一團聖光消失了,畢竟那個魔法是神聖魔法,由亡靈使出來,威力減弱了一份,這裏的水之魔脈相當活躍,相對而言,除了水屬性之外的元素,都略有消減。再加上耀靈護衛攻擊是損耗自己身的神聖能量了,此消彼長,幾乎沒打幾下就消失了。
這個魔法原本就是用於大軍團作戰,如果能聚集幾百個,甚至上千個牧師一起施展,那麼幾乎就是所向睥睨。如果是單獨使用,基本都是用於“索敵”,現敵人,然後做出應對。
現敵人,就是它最大的意義——從這點來看,這個魔法這次根本就沒派上用場。
失去了攻擊目標的納加魔像遲緩的轉動身體,似乎在尋找著敵人的位置,弗利德不等他們找到,先一步舉起了大劍,後腳微微抬起,腳底迅擦出一股強大的推力,推動著弗利德衝向了納加魔像!
戰鬥,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