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穎在跟林水根住了2天之後就回去了,深川市有太多的事情。
雖然有點舍不得離開,但還是事業重要,臨走的時候,就希望林水根;若是有機會,就多去深川市,還有一個亓青在哪裏,很是孤單。
林水根是連連答應,瞿穎走後,徐靜蕾就找到了宣南燕,進行了商討。
宣南燕的計劃很簡單,就是為梧桐市或者東山省的創業者,提供一個場所。
當然,其他省份來的投資者,也是歡迎的。雲水建築公司,主要的服務;就是租賃場地,產業園足足有15000畝土地,宣南燕的設計是容納;1000家企業,雖然有大有小,平均下來,每家也有15畝土地;還是足夠大的,這裏不但有各式各樣的廠房,也有純粹做貿易的辦公樓。
基本上都是獨家獨院的設計,隻是所有的貨倉是共用的。
這樣的設計,是為了有效的利用土地,也減少了各個創業者的費用。
宣南燕給這個產業園就叫做雲水產業園,現在已經招商過半。
隻要梧桐市市政府再給予這些企業一些優惠的政策,宣南燕相信;用不了半年,剩餘的一小半也會有企業入駐,到時候,雲水產業園;就名副其實了,徐靜蕾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宣南燕就明白了。
大家都隸屬雲水集團,是便宜不出外,肥水不外流,宣南燕就拿出了資料。
徐靜蕾就選中了其中的300家企業,對這些企業進行了約談。
經過2個月的商談協商,徐靜蕾成功的投資了其中的240家。
總投資額度是15億,所有的股份也有所改變,從5%到49%不等。
最多的是49%是有原因的,就是不控股,就不必有管理的麻煩。
隻是有利潤上的分成,但所有的合約都有規定,雲水投資公司;有監督檢查財務的權利,這就有效的控製了這些企業的一些不適當行為。
雖然徐靜蕾進行投資的企業,隻有產業園企業的不到30%。
但這些企業都是優質企業,因此產生的影響也是極大。
投資不是貸款,這就給這些企業減輕了很大的壓力。投資是風險共擔;利益也是共贏,這240家企業有了充足的資金,就有了極大的動力。
有的企業很快的就實現了盈利,徐靜蕾的雲水投資,就開了資金回籠。
這對產業園的其他企業也是一個極大的帶動,雖然有的企業;寧願意貸款運作,也不願意出讓股份,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自由。
這也難免,但產業園的建立,給梧桐市政府帶來了巨大的收益。
一個明顯的特征,就是GDP的上升,即便是有的企業不賺錢。
一樣會創造GDP這就是明顯的政績,隻要企業有生產能力,就會有稅收。
這也是對市政府的貢獻,也是對社會的貢獻,梧桐市市政府自然歡喜。
徐靜蕾的投資公司,也就成了梧桐市最具活力,最具前景的公司。
以前的時候,已經投資了160家小微企業,現在又有240家重型企業。
加起來就是400家企業收歸公司麾下,這是一個巨大的力量。
隻要國家沒有打的政策變化,這些公司裏麵,會有大部分發展起來。
徐靜蕾也得道了這些公司老板的讚同和認可,都說徐靜蕾人美心更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