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個時候,趙炎突然發出了討羯聲明,下令陳浩若監國,總管後勤事務,親自帶領嶽布、段遠山等人率領八衛及四萬禦林軍共二十萬精銳部隊南下,從濮陽直插洛陽,石勒主力尚在襄陽,無力北上,趙炎率部猛攻洛陽三天,搶在石勒回師之前攻占整入洛陽城,並派遣嶽布、段遠山各率五萬大軍分左右南下搶石勒左右,並親率十萬大軍南下迎戰石勒,雙方在許州一帶連戰五場,在最後的戰鬥中,石勒被嶽布親手斬殺,算是圓了嶽布心中多年的仇恨,而段遠山則南下襄陽、江陵等地戍守,福全也攻占廬州、揚州一帶,威懾晉庭。
而在剿滅石勒之後,趙炎便率領大軍北上關中,北線主將張賓也率領十六萬戍衛軍在豐州督軍的配合下截斷了拓拔鮮卑人的後路,將拓拔鮮卑人的全部主力四十多萬人包圍在了關內,而趙炎也率部攻破潼關迫使包圍長安的拓拔鮮卑人北返退到關內六州固守。
隨後,漢趙劉曜被迫請降,獻出了長安,而拓拔鮮卑人則用三千萬頭牛羊換回了被包圍四十萬大軍,但是拓拔鮮卑人也是元氣大傷,沒有了這些牛羊,拓拔鮮卑人不知道能不能度過幾年,而且虎視眈眈的蒙古人也在一旁看著,在得到趙炎的讚同之後,鐵不真和哲別也乘機率部分兩路出兵,一部分劫殺手無寸鐵的四十萬大軍,另一路則直插拓拔鮮卑人的老巢,草原上一片腥風血雨……
大唐貞觀三年,公元三二一年,趙炎遷都長安,並頒布了境內胡人漢化的一係列指令,將胡人全部打亂分散居住,同時將三百多萬各族被俘虜的胡人進行統一的整編,在各地修路築橋建設各種工程,同時對已經落戶的胡人進行各種漢化,改姓易服易俗……
公元三二二年,皇貴妃兮月誕下趙炎長子,趙炎取名趙仁。
公元三二三年,趙炎命令以嶽布為主帥、段遠山為副將,率領三十萬大軍北伐拓拔鮮卑等不足,俘虜六十萬人而歸。
公元三二五年,再次以嶽布、段遠山為將,統率十萬大軍,同時蒙古部族哲別親率二十萬勇士北伐拓拔鮮卑,連戰十五場,迫使拓拔鮮卑分裂,南拓拔鮮卑歸降,被並入蒙古部族。
公元三二七年,趙炎親自任主帥,率領嶽布、段遠山等人,統領五十萬大軍再度北伐,,克魯倫河一役,拓拔鮮卑良將精兵盡失,拓拔鮮卑部族在唐軍的強大兵鋒下,灰飛煙滅,消失在了曆史的長河中。
公元三二九年,立長子趙仁為皇太子,封陳浩若為司徒,同年張賓病逝,趙炎調岑選為宣政殿大臣。
公元三三零年,陳浩若致仕,韓賓出任第一相國,趙炎調房矯入宣政殿,同時,高素成為僅次於韓賓的相國。
公元三三五年,唐朝國力鼎盛,趙炎以皇太子趙仁為平南元帥,嶽布、段遠山、福全為副帥,哈齊兒、劉傳、楊開遠為先鋒,發兵五十萬進攻江左晉庭。
公元三三六年,唐朝統一全國。
公元三三九年,韓賓、裴用、嶽布致仕,趙炎以高素為第一相國,並調魏澤、陸卓遠入宣政殿
公元三四零年,趙炎以皇太子趙仁為監國,高素、楊穎、岑選、房矯、杜照、魏澤、陸卓遠七人為宣政殿相國輔政。
同年,趙炎召回陳浩若、韓賓、嶽布、段遠山等將領,自任平西元帥,以陳浩若為行軍長史、韓賓為行軍司馬,嶽布、段遠山、福全、楊傑、王烈為副帥,哈齊兒、冉瞻、烏圖為前鋒,阿穆圖為侍衛總管,發兵十萬,蒙古部族哲別、鐵不真在指定繼承人都也親率十萬騎兵隨從西征。
公元三四一年,趙炎率部從蒙古大草原出發一路西征…
公元三四四年,趙炎率部抵達多瑙河下遊而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