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年紀輕輕的的就立足於朝堂之上,祖輩的門生故舊們吹捧著他們,他們開始仇視那些才華橫溢的年輕俊才,打擊、報複、壓製…
慢慢的,整個廟堂之上都是他們的人,外鬥逐漸的少了起來,而這個時候,子憑母貴、母憑子貴在各個世家中上演,而同樣出身世家的母親開始千方百計為自己的子女謀取家族中利益。
最終,子憑母貴成為了各大世家公認的標準,而嫡子們也自覺身份高貴,再也不需要像他們的祖輩那樣通過苦讀來獲取知識,來在廟堂之上立足。
因為他們不需要才華也能獲得令人羨慕的機會和官爵,他們開始溜雞鬥狗,開始流連在價格昂貴的青樓之內,互相攀比著用金錢來彰顯自己的身份。
終於到了今天這樣的地步,中原陸沉,國家滅亡、都城淪陷,他們把矛頭指向內鬥不斷的司馬皇室,他們把罪責推到了那個白癡皇帝的身上,把罪責歸咎到一個女人的身上,百般汙蔑。
肮髒的世家子弟們用小說體的方式記載了匈奴那位漢化貴族、羯族那位奴隸出身的帝王和白癡皇帝那位美麗的皇後之間曖昧的故事。
羊獻容的名字也因此流傳了下來,千百年也未曾斷絕,前有世家們的百般汙蔑,後又士大夫、理學家們的集體聲討,一個女人成為了中原陸沉的罪魁禍首。
而且證據顯得是那麼的“充足”,一個女人,三朝皇後,五個男人一生的摯愛,真的很難想象在那樣的一個年代裏,竟然會有那麼多的人去詳細的了解這件事情,還非常詳細的記載在了片片青史之上。
沒有人去注意這個細節,沒有人想要為這個女人犯案,一切都用“清晰的史實”蓋棺定論,完全符合了某位大家所提出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觀點。
最讓人無法理解的是,當那位漢民族曆史上最偉大的天王用最暴力的手段將胡人趕出中原的時候,突然間就沒有了那種“對曆史負責”的態度。
隻是用很微妙的語調宣稱了他的暴虐,有時候我在想,要不是鮮卑族的那位皇帝為這位天王加上了“武悼”二字,可能這位人物真的會被漫長的曆史所淹沒,最終湮沒無聞。
從保壁開始,趙炎就謹遵著自己的想法,向天王致敬,同時用自己的力量來恢複漢人的天下,再也不能用一個女人來作為民族的遮羞布。
朗朗乾坤、昭昭日月,曆史是沒有什麼可以隱瞞的,總會有一位有良心的史家記載下整段曆史,漢民族可以用自己的鮮血和努力來捍衛民族的尊嚴。
而世家卻是漢民族身上的一塊毒瘤,捍衛民族尊嚴的成功需要有統一的意誌,以民族為先,家國為後。
但是這次江左的做法和世家們的態度讓的趙炎心寒,而趙炎也第一次發現曆史是那麼的殘酷,為了自身的利益,真的有人會以整個民族為代價來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