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營救行動 (五 下)(2 / 2)

聽到嶽布這麼說,趙炎也是感到十分的滿足,要知道,在軍中,趙炎的鐵杆擁簇除了保壁集團和寧遠集團外,平州集團隻有魯平尚在。

而現在三股勢力已經逐漸的糅合成了遼東集團,而嶽布雖然是後來加入,但是在遼東集團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遼東集團四巨頭、八大天王組成了趙炎最堅實的班底,四巨頭包括陳浩若、魯平、韓賓、嶽布。

而八大天王則是黃夢傑、陸卓遠、鍾炎、仲玄、楊傑、王烈、陽裕和冉瞻,他們是趙炎真正的親信和股肱之臣…

深夜,漫天的星辰在天空中不斷的閃爍,似乎預示著明天是一個好日子,軍營中一片的寂靜,偶爾有著一些燭光忽暗忽明,讓人難以琢磨。

趙炎一個人坐在中軍大帳中,手中拿著一本《商君書》正專心的閱讀著,接著燭光可以看到趙炎眉頭緊皺的臉龐。

這本書是盛京城陳浩若派人送來的,連帶著的還有著陽裕的一本奏折,在自己南征的這段時間裏,盛京也並不太平。

由於趙炎在南證之前就提出要在遼東實行新政,並提出了一係列的實施命令,但是在自己走了之後,這些大臣們並沒有很快的按照命令編撰法令,而是在盛京扯起了皮。

以魯平為代表的文治派請求實行懷柔的政策,安頓民眾生產、輕徭薄賦、慎用民力的政策,反對趙炎要求的在遼東興建戍城、戍堡以及馳道、運河、引水渠等等。

而以陽裕為代表的法治派則提出外儒內法的治國方針,同時加強人治,理由是現在的遼東已經擁有一批卓越的政務人才,可以很容易的就完善各級的政權,並且迅速的進行軍事備戰。

這兩種意見在遼東掀起了軒然大波,大批官吏紛紛站隊表示支持某一方,而奉命主持遼東政務的陳浩若在和韓賓商量之後決定將決定權還是交到趙炎的手中。

所以才有了陽裕的奏折和《商君書》的送達,對於遼東大臣間的爭鬥,趙炎是早就知道的。

在遼國政權中,陳浩若是趙炎的起家人物,所以陳浩若是趙炎的死忠,完全以趙炎馬首是瞻,而且能力也確實出眾,是尚書左仆射的首席人選。

而魯平和陽裕則是兩派勢力的首腦人物,魯平擅長政務是尚書右仆射的不二人選,掌執行之權。

陽裕雖然頗有才幹,但是處世有些不擇手段,所以趙炎準備以門下侍郎相授,掌批駁之權。

韓賓頗具才幹,是中書侍郎最好的人選,掌擬詔之權,而這次回到盛京之後,趙炎也準備讓嶽布出將入相,以上五人和另外兩位重臣俱加參知政事進入宣政殿成為相國,以陳浩若為宣政殿七相之首。

但是在漢民族這樣的一個民族內,無派係不成政權,所以趙炎也沒有想過要解決這些,但是現在兩派的爭鬥已經影響到了政府的運作,這樣的情況下趙炎就不得不過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