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方上,遼國設立八府製度,包括遼東府(駐遼陽),遼西府(駐寧遠),北平府(駐北平),高麗府(駐平壤),吉林府(駐龍城),黑水府(駐寧古塔),江北府(駐伯力屯),江東府(駐江東屯)及其下屬的四十三縣、二百五十五鎮.
政府主官及其主要成員均由中央任命,從進士中擇優使用,任命孟卓、裴憲、張傑、王睿等八人為知府…
軍隊方麵除開侍衛親軍,禁軍中央十六衛、駐屯六衛、水師兩衛,任命黃夢傑為左驍衛大將軍兼任北平道行軍大總管領左武驤衛駐屯,鍾炎為右驍衛大將軍兼任寧遠道行軍大總管領右武驤衛駐屯,仲玄為左武衛大將軍兼任龍寧道行軍大總管領左武毅衛駐屯,劉傳為右武衛大將軍兼任平壤道行軍大總管領右武毅衛駐屯,林振威為左屯衛大將軍兼任江北道行軍大總管領左武隆衛駐屯,林破虜為右屯衛大將軍兼任江東道行軍大總管領右武隆衛駐屯,每一位行軍大總管的麾下擁有著兩衛共計兩萬精銳禁軍.
而禁軍水師方麵,任命楊傑為左龍驤衛大將軍兼任禁軍水師大總管,王烈為右龍驤衛大將軍兼任禁軍水師副大總管領陸營總管.
而在中央禁軍中,除開屬於六道行軍大總管的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屯衛外,左右翊衛、左千牛衛三衛由遼王親自率領,段文鴦、段匹襌、冉瞻、楊開遠、哈齊兒分統左右金吾衛、左右領軍衛和右千牛衛,左右監門衛由首輔大臣陳浩若與軍機總長韓賓率領,負責盛京的安全事務…
禁軍二十四衛與侍衛親軍作為遼軍的主體,而各地的北府軍也作為預備役部隊存在,隨時補充禁軍損失,為遼國常備軍提供經曆過訓練的優秀兵員…
而最後的黑旗軍是很特殊的一支部隊,屬於遼國的編製,但是他的活動範圍實在關內,依賴於乞活軍的存在.
所以,趙炎準備對黑旗軍進行細化的區分,如今黑旗軍的四大都統都在各地鎮守,按照他們的方位,趙炎將他們重新進行了劃分,按照東西南北、白藍紅黃的方針,將黑旗軍分為紅、黃、藍、白四旗軍。
駐紮兗州淮陽一線的程坤所部改編為藍旗,麾下十營五萬士兵;主要護衛膠東、膠西一線的程一所部改編為白旗,擁有六營三萬士兵;護衛濟南、泰山一線的程橫所部改編為紅旗,擁有八營四萬餘人;鎮守青州平原一帶的程乾所部改編為黃旗,擁有十營五萬餘士兵,黑旗軍共計三十四營十七萬餘人。
而遼軍主力侍衛親軍擁有十三萬餘人,禁軍二十四衛二十四萬餘人,北府軍在籍八萬餘人、在冊預備役十六萬餘人,遼軍在中央屯紮侍衛親軍、十衛中央禁軍精銳士兵共二十三萬餘人,遼軍實力達到了很高的程度,遼軍已經有了和胡人大戰的實力,而趙炎也首次有了超過敵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