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周圍士兵露出的欣喜的表情,趙炎有些無奈的感歎道;看來自己又一次賭對了,而楊傑和王烈兩人則是在心中對趙炎的忠誠度又是張上了幾分,能夠接納他們兩個已經讓他們感動。
而現在這些士兵的表現更是讓兩人感到慚愧,想到當初生死與共的場麵,他們就覺得特別的對不起王爺和那些在遼國建立的過程中戰死沙場的袍澤兄弟,是他們用骸骨撐起了遼國的幾天。
所以,他們不允許任何人來破壞這來之不易的果實,在楊傑和王烈的心中,第一次有了這麼強烈的歸屬感和榮譽感。
當然,這也是趙炎戮力培養的一種精神,他要將寧遠的戰鬥精神貫穿在這些將領的心中,形成遼國軍隊的柱石,隻要這些人尚在,遼軍就可以保持最旺盛的戰鬥力,趙炎知道自己將來要麵對的戰爭是多麼的殘酷。
冷酷的外族人,襄國石勒、石虎,漢趙的劉曜、劉聰等人都是虎視眈眈的看著遼國,所以,趙炎需要在遼軍中形成一種永遠戰鬥的理念,這種理念的第一灌輸人就是遼軍的各部統領級別的將領,他們是遼軍中的柱石。
所以,趙炎的目標就是用寧遠的將領來充當各部統領級以及以下的將領,通過他們來完美的掌控遼軍各部,來實現遼國的戰略目標,特別是軍人的服從性的訓練,杜絕軍隊參與政變的情況再度出現。
所以,趙炎讓兵部掌管軍隊的日常事務,而讓軍機處來負責軍隊的訓練和作戰的任務,來杜絕軍隊幹政情況的出現……
清晨,趙炎就帶領著北伐的五千黑衣衛回到了盛京城,而以陳浩若為首的遼國軍政將領統一來到城門迎接趙炎的回歸。
本來以前趙炎是十分杜絕這樣的事情出現的,但是在與楊傑的長談之後,趙炎就決定在某些方麵進行一些改變,特別是在樹立王室威嚴的事情上,他知道,現在的遼國需要一個英雄人物的出現,讓遼國土地上的人民育著心中的信仰……
“王爺,遼國文武官將都已經齊聚勤政殿,請王爺主持朝會”陳浩若在一旁大聲的說道,趙炎聞言一愣,但是隨即又明白了過來,這是陳浩若在幫助自己在外鎮的官員將領麵前樹立自己的威信。
雖然趙炎的名字名動中原,但是畢竟展現的隻是赫赫的戰功。想要讓那些文人墨客出身的官員信服,還必須要有著足夠的魄力、膽識和文治的功績,所以,陳浩若才會在與趙炎商議之後,率領將官們上演這麼一出戲,來震懾那些性子驕傲的文人們…
明白陳浩若的心思的趙炎當然知道自己這麼首席謀士的良苦用心,所以,他是早就準備好了要在這些外鎮的文官們麵前樹立自己文治武功並重的形象,這也是穩定遼國政局所必須需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