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趙炎的建議,遼王府及屬地的官職分為三類,遼王府內府屬官、外府屬官以及屬地官職。
內府屬官大致按照王爵屬官設置,設:長史一人,管理府中各類事物;司馬一人,同長史職,管理府中各類事物;從事郎中二人,協助長史、司馬管理府中各類事物;軍谘祭酒二人,軍事參謀人員,同時負責指揮禮儀、接待賓客事物;主薄二人,負責起草遼王的命令、文書;記室參軍事二人,負責公文(書、疏、表、啟)往來,負責發出遼王的命令、文書;諸曹參軍事十二人,每曹二人,分為功曹、倉曹、兵曹、騎曹、鎧曹、士曹;參軍事六人,掌管出差及其它檢校事物;典簽四人,協助掌管傳達教命、導引賓客之事;錄事二人,協助掌管書、疏、表、啟,傳達、執行命令等等,內府屬官加上配屬人員共五十三人。
外府屬官按朝廷建製設立,主要分為四部分,第一,設南書房,設大學士三人網羅諸地英才入閣,並以內、外府屬官重要人士為主,作為遼王府的智謀機構存在,共二十四人為南書房學士,負責起草政令;第二,設尚書房,設尚書令一人,下設吏部、禮部、刑部、兵部、工部、戶部六部等機構,共計有三百三十一人,負責執行政令;第三,設中書房,設中書令一人,下設中書堂、都察院等機構,共計有一百一十七人,負責審核政令、監察中飽私囊官員政績等;第四,設遼軍大都督房,下設都督一人,負責大都督房日常事物,共計有一百三十三人,掌管遼王旗下全部軍隊,設立近衛軍和折衝府(北府)兩個編製的部隊。外府屬官共計六百零五人。
屬地官職為地方官職,根據趙炎的建議,撤銷郡,設立遼西、遼東、玄莬、樂浪、帶方五府,設知府為地方行政首長,府下設立縣,以知縣為行政首長,縣下設鎮,以鎮長為行政官,整個屬地設立五個府、十七個縣、五十三個鎮,共計有七百三十五人。
整個遼王屬下官員共計一千三百九十三人,所有官員的選拔與任命也已經基本完成了,趙炎決定任命魯平為遼王府內府長史、外府尚書房尚書令兼吏部尚書,並擔任南書房大學士;任命陳浩若為遼王府內府司馬、外府中書房中書令領導中書堂,並擔任南書房大學士;任命嶽布為遼王府內府從事郎中、外府遼軍大都督房都督,並擔任南書房大學士。
任命楊傑為內府從事郎中、外府尚書房兵部尚書;任命王烈為內府軍谘祭酒、外府大都督房折衝府軍(北府兵)大都統;任命趙平為內府軍谘祭酒、外府尚書房戶部尚書;任命王累為內府記事參軍事、外府尚書房工部尚書;任命陸卓遠、黃夢傑、鍾炎、仲玄、哈齊兒、劉傳等十二人為內府諸曹參軍事、陸卓遠四人為外府大都督房近衛軍四都統,哈齊兒、劉傳等八人為近衛軍八統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