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生的曆史中,那數百年堅忍不拔、忍受胡狗欺壓的漢家子弟,在江東偏安一隅的懦弱南朝,都在幾十年後那個人的振臂一揮下瑟瑟發呆,隻不過,前者的發呆是因為激動導致,而後者的發呆則是深深的懼怕所致。
因此,兩種不同的態度在中華曆史上爭吵了千餘年,堅韌的漢家子弟在那道手令的召喚下紛紛揭竿而起,中原大地頓時風起雲湧,史載當年無月不戰,驚懼的胡人迅速同懦弱的所謂“名儒”勾結,欲圖瘋狂的鎮壓這個飽經苦難的民族,但血性的漢子卻聯合在一起用自己手中的刀劍來為家人搏得賴以生存的土地……
最終,他們失敗了,但是他們已經為自己贏得了對手的尊重,一個個橫行中原數十載的野蠻民族倒在了漢家的刀劍之下,滅族、遠遷,這群漢人的血腥舉動深深的震撼了四夷,最後在那個偉岸的身子倒下後,他的對手,也不得不尊稱他為“武悼天王”;他的臣子,也寧遠用自殺來捍衛天王的赫赫聲名,也不願屈膝投降來換取苟活於世……
而那懦弱的南朝卻驚恐的看著自己的族人馳騁在中原大地上,這時的這些南朝豪門想到的不是趁此良機恢複中原,卻是百般的破壞天王的偉業,拒絕出兵支援、拒絕支援糧料、拒絕開放邊境甚至在冉魏滅亡之後拒絕接應逃難的漢家袍澤,而眼睜睜的看著他們的族人被追上的鮮卑兵百般的虐待,百般的淩辱……
而他們自己在做什麼呢?在遊山玩水,在朝堂賦詩,在修建廟宇,在秦淮河畔享盡人間豔福,那些“聲名遠播”的所謂“大儒”在一封封書信中為袍澤的敵人提供著天王轉來的最新前線情報,甚至恬不知恥的接收了被天王追殺過河的那支白種部落,美其名曰:以仁治天下,多年後,這支羯人部落的在其首領侯景的帶領下,以萬餘的兵力血洗了幾乎整個東南地區,而江東的晉朝統治集團卻幾近束手無策,不知道這時的那些所謂“大儒”作何感想,不過他們是不會心痛的,因為被那些白人屠殺的隻不過是些庶民而已,畢竟他們可是士族……
“大儒”們親自操刀書寫著本國的曆史,因此,“屠夫”的名字出現在這些儒家後人的筆下,他們記錄了“殘暴”的天王殘酷的對待少數民族,血腥的屠殺阻礙的民族的發展,因此,後世的曆史書上就隻出現了民族大融合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最終促成了隋唐的空前盛世,一代天王也就成了違背儒家文化的“屠夫”。
但是他們有沒有想過,要是沒有這個“屠夫”的存在,中原大地上的漢家壁堡定難抵擋強大的羯人騎兵,而中原僅存的四百萬漢族將會逐漸的被侵蝕,麵對著不斷湧入中原的胡人,其謀取土地的野心必將使江南的漢家子弟也難逃滅亡的結果,漢家將會永遠地隱沒在曆史的長河之中,更加妄論所謂的什麼隋唐盛世了,而且我們也應該知道,所謂的隋唐統治集團也是當年的鮮卑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