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危局(二 上)
“眾位將軍的想法趙炎明白,說實在的,我也想現在就對三部鮮卑用兵,但是沒辦法啊,糧草、軍械、戰馬、軍餉,我們什麼都沒有準備好,一旦貿然開戰,勝了就是慘勝,一旦敗了,那麼我們身後的袍澤怎麼辦?況且我們的敵人還不僅僅是三部鮮卑……”
趙炎的一番話讓眾人都明白了過來,不錯,我們現在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三部鮮卑目前已經元氣大傷,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況且還是三隻,培植國力,厲兵秣馬才是現在應該做的事情。
趙炎看眾人似乎明白了他的意思,隨即笑著命令人將竹簡發到眾人手中,這是趙炎和陳浩若、魯平、趙平、王累等人製定的施政方針,具體有兩個方麵:
內政上由魯平負總責重建各地的機構,並按趙炎的意思設縣、府兩級機構,由平州總管;建立屯田製度,由王累負責在遼東設立各屯,招募流民屯田;在各地設立驛站,完善信使製度;設立十三家書院,建立秀才、舉人、進士三級考試製度,選拔人才,秀才、舉人充任書院師傅,而進士方可為官,並且嚴格考試,設經濟、文學、工學、策論、農學、醫學六科,建立起嚴格的選拔製度;各地建立糧倉、農站、醫站、手工工場等,培植政府元氣;對胡人各部實行統一管轄,設立百戶長、千戶長,以千戶為單位集中居住在邊境地區,實行半農半牧的政策,並在各千戶中開設學堂,培養年輕子弟;興修水利,由農站指導耕種,選調漢民充任等等。
趙炎等人都明白,自身的實力是最重要的,平州需要大批的人才,需要大批的糧食,需要大批的軍械,這些都是戰爭勝負的關鍵,沒有保障的漢軍是無法獲得戰爭的勝利的,特別是現在有了自己的地盤之後,這點是十分重要的。
以前沒有軍械沒有糧食的時候,趙炎可以帶著他的大虎山兄弟襲擊段氏鮮卑人的軍糧庫,襲擊鮮卑人的巡邏隊,奪取敵人的糧食和軍械來補充自己,但是那時整個大虎山才數千士兵,現在遼東的漢軍則達到了數萬人。
這種時候再采取掠去的辦法顯然是行不通的,所以,趙炎才會特別的重視招募流民來屯田,即幫助了困難的袍澤,又可以為漢軍提供足夠的軍糧;才會在這種時候就開始舉行考試來招募人才、恩養人才,沒有這些具有專業才華的人,平州的未來將是黑暗的……
軍事訓練上由陳浩若負責,以原教導營為基準建立七個訓練營(場)、三個整訓營(場)以及襄平訓練基地,分別負責訓練新兵、整編訓練營級部隊、培養低級軍官,由陳浩若親自負責,同時襄平訓練基地也是襄平大營駐地;整編現有軍隊,原平州各部編為漢軍十營五萬人,由楊傑、王烈、張成分任都統;原工兵各部編為支援四營兩萬人,負責軍械打造,糧草籌措等事務,由趙平總管;同時設立寧遠駐屯軍,以陸卓遠任都統,統率四營兩萬餘人;擴大情報與特殊使命局的職權,由陳浩若統領;征召歸降各胡人部族十戶、百戶、千戶子弟和各部平民子弟與原寧遠各營混組成近衛六營三萬餘人,由黃夢傑、鍾炎、仲玄兩人分任副都統,駐紮襄平大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