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來的對胡人的作戰中,漢軍需要不斷的進攻來打擊胡人,也就是說,漢軍接下來的訓練之中,騎兵的野戰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而且麵對著胡人強大的壓力,漢軍需要有著一個安定的環境來實現軍隊的訓練,在這種情況下,寧遠六堡的建設就更加的重要了。
另外,在趙炎的心中,因為環境的原因,以後的寧遠漢軍中步兵依然會占著非常大的份額,所以,步兵的訓練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環節,特別是在野戰中對胡人騎兵的作戰和傳統的攻城作戰。
前者的解決主要在野戰器械的整備上,大型的投石車和弩車都是非常重要的裝備,還有弓和弩機的生產裝備,這些裝備都是比較能夠有效的對付敵人的騎兵的;後者的解決則一方麵需要攻城器械的改善,另一方麵也非常需要士兵的訓練有素,這些都是擺在趙炎麵前的難題……
“先生,你的寧遠六堡建設圖和後續擴建圖我已經看過了,先生大才,小子佩服,就按先生的想法去做吧”趙炎看著手中的圖紙抬起頭看著陳浩若一臉佩服的說道,“嗬嗬,多謝大帥稱讚”。
“這樣,先生,整個建設就有先生把關,小子隻有一個要求,在明年三月前必須全部完工”趙炎略有些凝重的對陳浩若說道,“大帥是擔心鮮卑人嗎?”“是啊,那些鮮卑胡狗忘我漢家之心不死啊,我們要用最短的時間完成作戰準備,然後才能不斷的積蓄力量啊”“大帥放心,浩若必當盡心竭力”。
在西遼河土山大戰後,整個遼西就立刻沸騰了起來,遼西地區天虎堡等十二大壁堡漢族袍澤同時向寧遠一帶遷移,而遼西十三家壁堡和而為一的消息一經傳出立刻在塞外掀起了軒然大波。
大批散居的遼西漢家袍澤拖家帶口日夜兼程的向寧遠進發,而得到消息的段氏、慕容、宇文三家鮮卑部族卻對此無可奈何,鮮卑宇文部與東胡人的戰爭還在繼續,抽調不出兵力來幹預。
而慕容鮮卑被平州崔毖死死的盯在遼東,無暇西顧,遼西段氏則主力尚未回援,在派二王子率部偷襲不成,反被趙炎伏擊大敗後,也隻得忍氣吞聲,所以,趙炎和他的漢軍在公元316年末得到了一個非常難得額喘息機會。
而寧遠在陳浩若等人的苦心經營下也迅速擴大,依山而建的寧遠五座外城也初具雛形,而外圍的碉堡也不斷的向外延伸,擴大著防禦縱深,大批的遼西漢家袍澤陸續不斷的遷移到寧遠六堡。
而漢軍也不斷的擴大著規模,新兵營一個個的建立,而在趙炎提議下建立的教導三個營在新兵訓練方麵則立下了汗馬功勞,至公元317年三月,寧遠漢軍達到三十七個營,共計三萬七千多人,加上大帥府親兵三營,總兵力達到四萬多人,實力大大增強,在局部上形成了與段氏鮮卑對峙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