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的心拿去(1 / 2)

把我的心拿去

剛剛下過一場小雨,地裏有了濕氣,板結的土壤活泛了,正是翻地備耕的好時機。有耕牛的人家牽牛下地,扶住犁尾,鞭子一甩,一塊地半個時辰就犁完了。

黃牯叔家裏窮沒有耕牛,翻地就靠他和老婆雲雀嫂兩人起早摸黑一鋤頭一鋤頭地挖。一天做下來腰酸背痛精疲力盡,躺下就不想起來。可是季節不等人,農時誤不得,哪怕累得再狠,第二天還得一大早起來幹活。他們的兒子之所以取名地生,就是因為雲雀嫂在地裏翻地時生下的。

地生14歲時能扶得住犁尾了。等地裏有了濕氣後,地生後麵扶犁,黃牯叔和雲雀嫂在前麵像纖夫那樣用力地拉,盡管無論使多大的力氣也趕不上牛快,但效率還是遠遠比一鋤頭一鋤頭地挖強多了。犁了一會兒後,地生扶累了就一起歇會兒,有時地生就會自言自語地說,我們要是也有一頭耕牛就好了。黃牯叔聽了這話心裏酸酸的,覺得自己愧對兒子,有錢人家的兒子在地生這麼大時,還在到處掏鳥窩逮蜻蜓,而自己的兒子卻……黃牯叔的眼眶濕潤了,雲雀嫂也跟著長長地歎了一口氣。

每次耕完地後,望著新翻的土地,聞著新鮮的泥土氣息,黃牯叔和雲雀嫂還是露出了笑容。一家人就這樣平平安安地過著辛苦、貧窮、快樂的日子。

轉眼間地生長大成人到了找媳婦的年齡了。黃牯叔到處托人說媒想給兒子定一門親事,可是連說了好幾家,女方都放出話來說,他家要有一頭耕牛就好了,誰也不想讓自己的女兒一嫁過去就當牛做馬拉犁耕地。

黃牯叔家裏窮,根本不可能有錢買牛,黃牯叔知道兒子的年齡越往後拖,找媳婦就越困難,黃牯叔寢食難安。

黃牯叔想啊想啊,終於有了辦法。那天,黃牯叔出門了一趟後回來說,他找到了一個打長工的地方,人家答應馬上送給他家一頭牛,條件是黃牯叔要幫人家打10年的長工才能回家。

雲雀嫂和地生堅決不同意這麼做,地生說,爸爸,我寧願打一輩子光棍,也不願你離開我們。但黃牯叔還是沒有改變決定,當天夜裏黃牯叔就偷偷地走了。

第二天早上,地生起床後沒有見到爸爸,卻發現在自家柴屋裏拴著一頭牛。

地生馬上跑出門去要找回爸爸,卻被媽媽雲雀嫂追了回來。雲雀嫂知道黃牯叔的脾性,他決定了的事是不會改變的。地生含著眼淚給牛取了個名字:念父。寓意為看到牛就會想念父親。

別看念父並不強壯,但犁地翻耕可是一把好手。念父很通人性,不用揚鞭它就會奮力前行。遇到轉彎抹角地生還不會熟練地操作時,念父會自己知道怎麼走。地生很珍愛念父,有空就從田野裏割來青草喂養,在地生和雲雀嫂心目中念父成了家中的一員。

有了牛就有了媳婦。

Tip:阅读页快捷键:上一章(←)、下一章(→)、回目录(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