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教育方法(3)(1 / 3)

“是的,就是因為他想報複,所以才會被蜜蜂蜇的。有一次,他看到一隻蜜蜂在花朵上采蜜,於是就想抓住它,並且想要揪掉蜜蜂的翅膀。但他不僅沒有抓到蜜蜂,還被它蜇了手。於是他想到了報複,他用棍子捅了蜜蜂窩,結果好幾百隻蜜蜂落在了他身上,他痛得滿地打滾,幾天都不能下床,這就是報複的結果。”波特接著說,“所以我勸你還是放棄報複的想法吧,因為想要報複別人的人,最終也會因為報複而讓自己受苦。”

喬回答說:“那好吧。” 我們給子女最好的遺產就是放手讓他們自奔前程,完全依靠他自己的兩條腿走自己的路。——鄧肯(美國舞蹈家)

波特答應再送喬一根一模一樣的竹條。

有位心理學家說,兒童的心理就像動物的心理一樣。因憤怒而產生報複的念頭每個人都曾有過,但無數事實證明報複不但於事無補,還會使情況越來越糟,讓孩子學會善於處理人際關係中的矛盾,他會因此而更快樂,更受歡迎。

因人而異

我的兒子卡特4歲那年,第一次參加複活節的找蛋遊戲。所有的孩子都聚集在用黃緞帶拉起的起跑線後麵,躍躍欲試。“嚓”的一聲,緞帶剪斷,孩子們都往前奔跑起來,但卡特卻不動。

“跑呀!”我叫喊著,“跑呀,卡特,快跑呀!”

但卡特好像聽不見我的叫喊似的。其他的孩子都拚命往前奔跑,來來回回尋找著藏起來的雞蛋,不一會兒,他差不多已落後於他們100來英尺。

“哦,他將什麼也得不到。”我對身旁我的妹妹說,她的兒子托尼是最早衝出去的幾個孩子中的一個。

後來我看到卡特彎下腰,他好像看到了一個蛋。接著他又撿了一個。5分鍾裏所有的蛋都有主了,小家夥們向起跑線這兒走來,給媽咪們看他們找到的蛋。有的1個,有的2個,不少的孩子撿了5個。

這時我看見卡特朝我走來,他的袋子裏滿滿的!我打開袋子一數,竟然有12個蛋!其他的孩子急衝衝隻顧往前奔,都與這些蛋擦身而過了。但卡特沒有,他隻是穩穩地慢悠悠地邊走邊撿那些雞蛋。

沒有一個孩子會跟別的孩子完全一樣,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有的父母隻將眼光落在自己的孩子跟人家的孩子相比,孩子記住了多少單詞,已經學會了多少東西,以自己的期望值來評價孩子。這對孩子的個性及孩子的成長、發展沒有好處。在這樣的父母教育下,孩子會變得容易失去自信。不管什麼時候都要相信自己孩子的個 教育幼兒除了要有耐心之外,還要講究方法和技巧。——本書觀點性、相信孩子在成長。慢慢地、切實地培養孩子!有時候在我們並不一味催促的情況下,孩子們反而會幹得更好。我們隻須給他們創造如何讓他們發揮的空間。

換個角度教育孩子

一位母親比較喜歡清靜,於是在郊區買了一套房子住。但是沒過幾周,附近的草地上就開始有幾個年輕人在追逐打鬧、踢垃圾桶還大喊大叫。

這位母親如果直接去阻止他們,那些年輕人肯定不聽勸告,弄不好還要發生爭執。因而這位母親用了一個比較巧妙的辦法:

一天,她出去對那些正在玩耍的年輕人說:“我看到你們玩得很開心,我也非常高興。我的孩子喜歡熱鬧,如果你們每天都來這裏玩耍,我給你們每人一元錢。”

年輕人非常驚訝,玩了還能拿錢,為什麼不拚命玩呢!

過了兩天,這位母親又找到他們說:“我現在還沒有找到工作,所以從明天起,每天隻能給你們5毛錢了。”

年輕人已開始有些不高興了。

又過了幾天,這位母親又對他們說:“我現在沒有多少錢了,所以每天隻能給你們一毛錢。”

“一毛錢?我們才不會為區區一毛錢在這裏浪費時間呢!不幹了。”

從此,這位母親又有了寧靜的日子。

後來的一天,這位母親帶孩子外出,外麵氣溫較低,母親讓孩子多穿件衣服,但孩子不肯。母親什麼也沒有說。剛出門一會兒,孩子就感覺冷了。過了一段時間,母親才從背包裏拿出那件孩子不肯穿的厚衣,孩子馬上接過來,二話沒說就穿上了。如果你對待一個人……以你期待他和他可能成就的樣子對待他,他就會變成那個樣子。

——歌德(德國哲學家和思想家)

沒費什麼唇舌,這位母親便巧妙地讓孩子自己承受了不當行為帶來的後果,相信下次孩子就不會犯同樣的錯誤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