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國通貨膨脹率與經濟增長率的實證研究(1 / 2)

我國通貨膨脹率與經濟增長率的實證研究

宏觀經濟

作者:郭婧 吳瑩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一直處於持續增長狀態。截至2011年,中國國民經濟總產值已經躍居世界第二位了,但經濟快速增長所帶來的通貨膨脹也不容小視。在宏觀經濟層麵來說,通脹率需要維持在GDP增速以下才是經濟穩定發展的健康局麵。本文旨在研究對於通貨膨脹和經濟增速率之間的關係,通過中國經濟迅猛發展的實際例子,從而證實兩者在理論上的聯係的研究。

關鍵詞:通貨膨脹率;經濟增長率;研究;分析

中圖分類號:F8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5-000-01

已經有實際數據顯示,我國的通貨膨脹率與經濟增長率之間存在著正比關係。從最近16年(從1996年到2012年)通脹率和GDP增速,可以直觀地看出經濟的走勢。中國政府在逐步開放國內市場環境的同時也是通過必要的經濟政策和幹預手段,使得國內經濟朝前發展,也使得經濟的波動態勢明顯。緊縮——通脹——緊縮,這種循環出現的局麵也展現任何事物的兩麵性:利弊共存。經濟態勢波動太過頻繁,會引發股市恐慌,從而帶來一係列的後果;但長期沒有因素刺激,經濟結構發展太順暢,無法應對大危機。所以,找出通貨膨脹率與經濟增長率的平衡點對應對經濟變化至關重要。

一、通貨膨脹和經濟增長理論知識

眾所周知,在近年來,在我國經濟迅速增長和CPI的持續上升的狀況來看,有關通貨膨脹和經濟增長的關係受到大眾的熱度關注,引起了很多有關方麵的討論。由於經濟界各方專家的觀點不一致,大致上出現這三種觀點。關於促退論就是通脹率大於經濟增長速率,由通脹引發的諸多負麵效應導致了經濟的發展、停滯不前,甚至導致經濟倒退。所以通貨膨脹會令價格等一些經濟參數下降亦或是浮動不定。最壞的情形會導致降低經濟的效率。既然有促退論,那麼與之相對應的就是促進論了,它是指通脹率小於經濟增長速率,這樣的情況下,經濟總體會呈現增長態勢,它是眾人所期待看到的局麵。當通脹率和經濟增長速率大體上相等,誰也奈何不了誰時,就是大多數學者傾心研究的中間時期,也叫中間論。實際上,它是一種長期的、相對穩定的通貨膨脹時間段,這種時間越長,普通民眾對自己手中的貨幣貶值沒有明顯的感覺,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政策決策人員對於物價的調整,頒布一些政策,以此來適應經濟的變化態勢。

二、通貨膨脹率與經濟增長率關係的研究

為研究通貨膨脹率與經濟增長率關係提供參考,特意選取了1980到2009年得到的官方的關於通貨膨脹率與GDP的增長率的數據。通過對《2007年中國統計年鑒》的分析,根據GDP增長率與通貨膨脹率隨著時間變化的趨勢,分析通貨膨脹率與經濟增長率的關係,可以得出以下的結論。

根據《2007年中國統計年鑒》中可以看出,我國從1980年到2009年30年的時間裏,通脹率和GDP增速所呈現出來的就是一種促進論形勢。88年之前的一段時間,也就是1980到1987這期間,從《2007年中國統計年鑒》可以看到,變化的趨勢呈現同步同趨勢的增長。在1988年以後,通脹率一直緊跟著GDP增速的增長勢頭,通脹率雖然被掉在後頭,但也相距不遠,隱隱有趕超的趨勢。從整體層麵來說,通脹率和經濟增長速率依然是同步增長形勢。由於1988年以後,經濟改革之初的社會紅利已經漸漸消失。正是這一大環境條件的使然,隨之後來的兩年裏,通脹率維持在18%的水平上,這是很嚴重的情形,而GDP增速僅有可憐的11%和4.1%,通脹率高過GDP增速太多,由此引發的後果就是1988年和1989年的經濟增長明顯放緩。是由於勞動力大於供求,工資看起來保持不會增長的情況下,物價的漲幅其實會降低工資水平,降低了勞動力的成本。加大了勞動力,企業的產量也就上去了,這是當年。在下一年中物價上漲,勞動力也上漲,企業減少員工,下一年的產量也就降下來了。也就是說,較高的通貨膨脹率隻對當年的經濟增長有利,對下一年的經濟增長來說卻是一種製約。通貨膨脹是一把雙刃劍,它的漲幅有利也有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