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上掉下個林妹妹(1 / 2)

東方欲曉,春霧濃濃,桃源村仍籠罩在一片蒙蒙朧朧之中。

村子處於丘陵地帶,四麵環山,中間有個小盆地,山多地少,全村二千多人,僅有一千多畝耕地,即使省吃儉用,也隻夠半年口糧,有一半是靠外麵賣回來。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傍水,桃源村也隻有靠種養致富了。

改革開放以後,桃源村的種養業亦有了長足的發展,農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以前出去打工的年輕人,現在都紛紛返鄉,建豬欄,蓋牛舍,墾荒山,種果對。

現在,漫山遍野都種上了茶籽樹,據國際食品衛生組織推薦:茶籽油是世界上目前最好的食用油,屬綠色天然食品,不但具備人體所需的各種微量元素,而且還有延緩人體衰老的特殊功效。

再有,就是榨完油剩下來的菜籽麩,也成了洗發護發的最隹用品,在沒有生產出洗發精的那個年代,村子裏的人就是把茶籽麩浸泡在水中,然後用來洗頭發的。

這種浸泡出來的洗發水,既去汙又黑發,且不見村裏的老年人,七八十歲了,老態龍鍾,但頭發還是烏黑閃亮,難怪現在村子裏的老年人,還堅持用茶籽麩泡水洗頭呢!

特別是這個茶文化悄然興起的年代,飲茶就成了生活中的一種樂趣,茶芯茶又成了最隹的飲用品,所謂茶芯,就是茶果裂開後,取出茶籽,裏麵剩下一條棱形的茶芯。

把茶芯收集起來曬幹後,就成了隹品,用它泡出來的茶水,顏色微紅,飲之澀中帶甘,開脾胃,解熱氣,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都用來招待客人,味道好極了!

近幾年,水漲船高,茶籽油的價格,從原來的五元一斤,上升到二十五元一斤,竟翻了五倍,都成了奢侈品,你說,有了這漫山遍野的茶果樹,桃源村的農民能不富裕嗎?

現在,村子裏的別墅式三層半樓房,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村裏人的收入水平,也好象芝麻開花一一節節高啊!

人家都說:勤勞致富,不勤勞,能致富嗎?

這時,林嫂早已起床,洗漱完畢,便扛著把鋤頭出門了。

他想趁著星期天,丈夫和兩個女兒在家裏,趕緊去把一片茶林的雜草除幹淨,然後施肥,這是一片新種的茶樹,三年樹齡,已開出一朵朵潔白的茶泡泡,年底便有果實收成。

林嫂並不姓林,而是姓劉,叫劉秀英,娘家在隔離鎮,鄉下人有個習慣:嫁進來的姑娘,都會被人加上丈夫的姓,以前叫林氏,現在叫林嫂,又前進了一步。

她今年三十多歲,徐娘半老而風韻猶存,體態微胖,圓圓的臉蛋整天都掛著笑容,從來就沒有人看見她皺過眉頭,好象一切的煩心事都與她無關,雖然是露天作業,但那白皙的皮膚永遠都曬不黑。

丈夫叫林文海,是鎮中學的校長,比他大三歲,平時很少在家,隻有到星期六下午才回來,星期天食完晚飯又到學校去了。

她知道丈夫是個教師,斯斯文文,幹不了粗重活,讓他帶著兩個女兒做家務,喂豬喂雞,所以也就沒有叫醒他。

一對女兒年紀尚小,大女兒八歲,小女兒六歲,在村小學讀書,是村子裏的“純女戶”。

林文海是個文化人,覺得生男生女一個樣,所以也不打算再生,他想開了:人生在世,幾十年光景,到時兩腿一伸,兩眼一閉,什麼都看不見,子孫滿堂又如何?

現在的年輕人,也沒有以前那麼封建了,計劃生育,優生優育,生個男丁固然好,但生了個女孩亦順心,幹脆一刀切了那條筋,永絕後患。

新茶林就在後山,離家不遠,林嫂往日早已把大部分的雜草除淨,隻剩下一小塊,估計到中午可以全部除幹淨,下午就可以施肥了。

她剛進入茶林,突然眼前一亮,奇跡發生了:在茶樹下的草叢中,躺著一個白白胖胖的小女孩,大約有兩歲左右,她快步上前,抱了起來。

但見那女孩:頭戴七彩玲瓏帽,身穿金縷百摺衣,足穿花布千層鞋,手執紅寶石小花藍,卻是大有來頭。

那女孩起初是雙目緊閉,呼呼大睡,林嫂把她抱起來後,才慢慢地睜開眼,甜甜一笑,突然奶聲奶氣地叫了一聲:“娘!丫頭來也!”

林嫂一聽,驚愕地問道:“丫頭,你叫我娘?”

那女孩又說道:“是的!娘!您令女兒等得好苦啊!”

林嫂問道:“你是不是昨天晚上就在這裏等候了?”

她昨天下午在這裏除草,一直工作到暮色冥冥,是大女兒打著手電來找她,才回去的,那時候還沒有發現這個女孩的存在。

那女孩答道:“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