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鼎鼎大名(3 / 3)

這點曆史知識,嶽平陽還是知道的,傳說大禹帝曾鑄了九隻鼎,後來就傳到了周朝,《左傳》上就有武王滅商後“遷九鼎於雒邑”的記載,曆史文獻中多次提及到了這九隻鼎。秦昭襄王五十二年滅周,九鼎被遷入秦,途中有一鼎沉入泗水,其餘八鼎下落不明。

“隻知道一點,具體情況不太清楚,請道長明示!”嶽平陽知道他不是講史,故而不敢再賣弄。

“我再問你,鼎怎麼會成為國家或權力的代名詞?‘問鼎’僅僅是奪取政權的意思嗎?”

嶽平陽幹脆搖頭。

“九鼎隻所以能代表國家,是因為這九隻鼎上分別鑄有全國各地的山川和珍奇物產的圖形,因而被當作擁有九州全權的象征!”火頭道士沉吟道,“也就是說,鼎原來是當地圖用的!”

道士的話有點東拉西扯,猛聽上去風馬牛不相及,但嶽平陽聽明白了,他的意思是想說:寶鼎之所以為寶,是因為鼎就像雷達那樣,能接收神奇信號,能變化出神奇事物,甚至記載著某種秘密,所以大禹才會問鼎決疑。

“道長的意思是,鼎原本不是做飯用的,而是像現在的電視機或者電腦那樣,能顯示某種神奇圖像?”嶽平陽補充道。

“對,就是這樣!”道士點點頭,“我懷疑,周朝得到的傳國之鼎不是真品,而是仿品。或者說,大禹鑄的那九鼎,本身也是仿品,實際上,那些鼎並非鑄就的,而是上古留下的神物!”

道士的表達能力不夠,說得有些費勁。嶽平陽總結道:“您的意思,大禹王鑄鼎是有參照物的,參照物即是上古留下的寶鼎神器。但他沒有試驗成功,結果搞得不倫不類,史書上記載的九鼎,全是樣子貨,而真正的大禹九鼎,很有可能是我得到的那隻八卦鼎,對不對?”

“對,對,對!”道士連連點頭,“就是這麼回事!此鼎之寶,不光是能煉丹藥,還很可能關係到人類的命運氣數!”

嶽平陽很是信服,寶鼎的神奇他是親眼目睹過的,看來這火頭道士極不簡單,對神鼎寶器是有過一番研究的。

“所以,你想想,如此寶器留在你手裏是否牢靠,你有沒有能力保護它。萬一這東西落在了邪惡處,後果不堪設想啊!我隻想將其妥善保管,等你度過天劫之後,再用它也不算遲,否則,隻怕步步遇坎,保命都不能,哪有心思再修道法?”

嶽平陽沉默良久,“好,道長,我相信你!”於是便將巽鼎得到的經過以及如何遮掩鼎身神光寶氣,又如何被羊妖拋擲荒野細說一遍。

火頭道士聽完,一拍大腿,“好了,我即刻去尋找,你暫留此處好好休養。十二時辰內不得動用靈氣!”說完,即縱身飛出。

嶽平陽一時無語,心中五味雜陳,既有慷慨除私的高尚感,也有摘心切肝的痛楚感,還有一絲拂之不去的懊悔感,老道士的眼神中分明流露出貪婪與興奮,這與剛才的冠冕堂皇的長者形象相去甚遠。

但轉念一想,又覺釋然:這種寶器,看一眼都是福份啊!火頭道士的心情可以理解。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再擔心就是庸人自擾了!更何況,自已這條命還是他救的!

又喝了半瓶水,嶽平陽開始靜坐行功,恢複體力。睜開眼時,隔窗看見外邊天色暗淡下來,看看表,晚上十點,才知道自已竟然打坐了近二十個小時。

十七八個小時,時間不算短,為什麼老道還沒有回來?一股不祥感掠過,是神鼎出了問題還是老道出了意外?

他一躍而起,長長吐了一口氣。恰在此時,他竟然聽到了一陣異常響動,聲音是從鍋爐內部傳來的。

與此同時,遠處傳來了汽車製動聲。有幾人走了過來,其中有人惡狠狠道:鍋爐房。

啥意思,青鋒堂的人又追來了?

嶽平陽長出口氣,拳頭捏得哢吧響,冷哼一聲:這次,絕不手軟,一個都不放過,全部,弄死,弄死他狗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