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張振生內心有些失望,但還是將這事說了出來,並仔細地觀察周東升的表情,想看看對方是什麼反應。
聽到這話,周東升並沒有立即回答,低著頭沉默了一會兒,表情顯得有些糾結和痛苦,不過很快便轉變為他一貫冷淡嚴肅的神情。這一細微的變化,被觀察敏銳的張振生看在了眼裏。
之後,周東升抬起頭來,望向張振生,回答道:
“怎麼可能有這事?……我當時在家裏,怎麼可能接到寢室的電話?沒有這回事……我也沒有答應他什麼……”
聽了周東升的話,張振生沒有說什麼。但是,他隱約感到周東升在說謊,可是又沒有任何證據來證明,便說道:
“哦,這樣啊……那就是鄭少華在說謊了……順便問一下,你是什麼時候返回學校的?”
“我是昨天到學校的……”
“那返程的火車票應該還在吧?”
“在。”
周東升在身上四處搜了搜,然後從褲兜裏拿出一張火車票遞給張振生。
張振生接過火車票,看了看上麵的信息,發現日期是2月20日,也就是三天前,始發站也是廣西,完全對得上,上麵同樣蓋有車站安檢的印章。
之後,張振生和黃海濤便離開了寢室,走出了宿舍。
此時,校園內的學生仍舊比較多,而且不時可以看到附近夜空中響起的煙花,一派節日喜慶的氛圍。
張振生失意地走在路上,內心不禁升起一種疑惑,覺得周東升在說謊。可是,他手上竟然有來回的火車票,這該怎麼來解釋。
張振生不禁覺得,如果鄭少強所說的話是真的,那麼周東升所說的話就必然是假的;而且還事先準備好了返程的火車票,隻為給自己製造不在場的證明。如此縝密的計劃,說明此人的嫌疑更大;當然,這樣的推測是建立在鄭少強所說的話是真的基礎上。
兩個好朋友的供詞竟然完全相反,那就隻能說明,說謊的那個人才是最大的嫌疑人。想到這裏,張振生不禁感到有些諷刺。到底誰說的話才是真的,誰才是最大的嫌疑人,此時此刻,仍舊是困擾張振生的謎題。不過,他已經找到了一些方向,覺得朝著這個方向應該可以找到真相。
“這下可以證明鄭少華在說謊了吧?證據都在你身上,難道還有假?”
看張振生一直埋頭不說話,黃海濤不禁開口說道,仿佛對自己當初的推斷更加確信不疑似的。
張振生沒有辯解,抬頭望向夜空,眼神中閃爍出一抹明亮的光芒,擲地有聲地說道:
“有時,越是完美的證據,越是存在人為製造的可能!不要輕易相信所謂的證據,因為證據會欺騙人的眼睛,蒙蔽人的思維!”
聽了張振生的話,黃海濤沉默不語。他知道,這是張振生的偏執使然,是他揪著一種執念不放手的較勁兒,便沒有再說什麼。但是,黃海濤心裏仍舊堅信自己所看到的,所聽到的。明擺著的證據都有假,那莫須有的想象就是真的?
就這樣,在對待“證據”的問題上,兩個刑警好友之間產生了分歧,就如同鄭少強和周東升兩個好友之間的口供截然相反一樣。
到底孰是孰非,孰真孰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