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的孤獨守望
----符浩勇小說論
張浩文
符浩勇的小說創作在海南獨樹一幟,他以那種被魯迅稱之為“一雕欄,一畫礎”的短小說彰昭於世人,不貪大以自炫,不以小而自輕,腳踏實地地走著一條富於個性特色的創作之路。近年來,他以“聚散透視式”的畫麵構築了長篇小說《四英嶺人家》,我們可從以下幾個方麵觀察符浩勇這部小說的特色。
第一,思想內容:
(1)家園意識
符浩勇的作品大多取材於鄉間、荒山、野嶺,他在作品中一個名叫四英嶺的地方,那是他的家鄉,是走進城市的符浩勇經常投注深情的所在,他總是把美好的品德賦予那些強悍的漁家漢子、賢慧的漁村姑娘,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作者頑強的“家園意識”。當然,這裏的家園,並非一定實指作者的故鄉,也並非一定就是作者對家鄉的眷戀之情,它是指一種理想境界,一種精神歸宿。雖然作者並未對此作過任何聲明,但從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對城市文明的厭倦和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其實這也並非是對農業文明的皈依,而是對一種純真寧靜的審美境界的追求。例如在《山韻》中,亞照的金嗓子隻能在四英嶺盡情施展,他一進縣城在歌舞廳當歌手,就失去了往日的風采。在這裏很可能會給別人造成誤解,以為作者執意拒絕現代文明,對窮鄉僻壤情有獨鍾。其實在作者的筆下,鄉村並非總是充滿田園牧歌的樂園,其中的愚昧落後有時也很讓人觸目驚心。因此,與其說作者是在肯定鄉村文明,不如說是作者在肯定一種在城市的商業文明衝擊下愈來愈稀少的人性人情的善良與真摯,一種人類精神的依托和關懷。
(2)守護善良
四英嶺地老天荒,可能正是得益於她的偏遠,她才葆有了自己的聖潔和純淨。在小說《臘月》裏,主人公秋妹很早就愛上了宏偉,他們同樣的聰明,一起讀書長大,可是沒料想秋妹她娘不幸得了水腫病,秋妹因此陷入貧窮,她不得不輟學回家,而宏偉上中師後,前途變得一片光明。盡管秋妹心裏還是愛著宏偉,但她不能不屈服於現實的嚴酷,狠下心嫁給了一個好吃懶做的男人昌澤。在一次看鄉戲的時候秋妹和宏偉相逢了,她被宏偉從戲台下帶到了無人之處,宏偉吻了她,她陶醉在甜蜜的夢境中,但當宏偉摸索著解下她的胸罩時,她卻從夢中醒來了,四英嶺根深蒂固的倫理道德觀念讓她覺察到她必須中止這種危險的行為。她逃回了家,抱住了昌澤,流_F了眼淚。這個故事很幹淨,故事裏昌澤的惡行也被淡化了,隻是重點表現秋妹愛情選擇的兩難境界。一邊是真心相愛的宏偉,可卻失去了;一邊是不喜歡的昌澤,可卻實實在在地擁有著。在這裏,作者似乎不想去歌頌什麼,而是努力表現四英嶺的一種純樸的生存狀態。
在《霜降時節》裏,現役軍人亞榮在拉練中以身殉職了,上麵派人來到他的家鄉收集他參軍前的先進事跡,他的未婚妻秋妹是必須采訪的人,然而她卻懷孕了。秋妹沒辦法交待肚子是怎麼隆起的,如果說是亞榮的種,那就證明他不是一個合格的軍人,擅自離職跑回來過夜了,致使未婚妻懷孕,根本配不上烈士稱號;如果講出事實真相,說那不是亞榮的種,是她跟老相好亞川做的事,那她自己就會因此蒙羞,而且要連累亞川,因為破壞軍婚是犯法的。然而為了亞榮的清白,他們都勇敢地站了出來,為此他們在四英嶺讓人指脊梁骨。在這裏,作者以兩個人的委屈換得了一個人的榮耀,這是符合讀者的閱讀期待的。愛是美的,但如果愛不是建立在善良和誠實的基礎上,那這樣的愛是很難維持長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