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是誰?”
“我從哪裏來?”
“我又要到哪裏去?”
“人生的目標應該是什麼?”
“人生的意義何在?”
“人生到底應該如何度過?”
以上這些問題都是最基本的哲學命題,似乎都是沒有確切答案的,然而其實這些問題一直都深居在我們人類的心底,一直都藏匿在我們每一個人的潛意識深處,在我們對人生彷徨無措時,難免會在腦海中浮現出來。
多年來,因我一直從事人才測評、生涯規劃、心理谘詢等相關工作,所以在與“人”、“人生”等話題打交道的過程中,我逐漸產生了這樣的感悟:即我們人生的種種痛苦與掙紮,其實都是自我內在心理失調的結果。然而,在心理失調的背後,往往又是對人生最深層次哲學命題的迷失,也就是對上述這些人生最基本問題的彷徨無措。
正因為我們對這些最基本問題充滿疑問,所以,我們在處理人生相關決策時,內心迷惑不定,時常自我衝突,這便最終導致了我們各種情緒困擾和心理障礙的產生。
“哲人無憂,智者常樂。”這是我國古代先賢們留下的箴言。在以往的谘詢過程中,我也發現,有時讓求助者讀一讀古代先賢們的經典讀物,其療效甚至比做幾次心理谘詢更好。於是,這更堅定了我從哲學入手幫助人們獲取幸福人生的信心。
鑒於古代先賢們的經典讀物大都是采用文言文成書,對於現代人來講較為晦澀難懂,因此我也萌發了以白話文形式撰寫一篇人生哲學書籍的念頭。2013年1月份,感謝上天,賜予了恰當的機緣與靈感,使我的這個念頭最終通過《啟蒙文》得以實現。
《啟蒙文》的寫作目標是“啟蒙人生,消解混沌”,即為了幫助人們回答上述那些人生最基本的哲學命題,即“我是誰?我從哪裏來?我又要到哪裏去?人生的目標應該是什麼?人生的意義何在?人生到底應該如何度過?”等。
為了能夠很好地回答這些問題,我吸取、借鑒、融合了儒、釋、道、西方哲學、現代心理學等眾多思想元素,然後選取其中與“人”、“人生”等有關的內容加以綜合,並最終通過“何為人”、“談人生”、“談健康”、“談成功”、“談幸福”、“談解脫”等六篇將我對這些問題的思考與感悟呈現出來。
《老子》說:“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依《老子》所言,我們最理想的幫助他人的方式不是為其做一次善意的關懷,不是為其做一次友情的資助,也不是為其做一次心理谘詢,更不是為其做一次說教與培訓,而是讓其自悟、自助、自成,然後自然而然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因此,我也真心希望,通過閱讀這篇《啟蒙文》,讀者能夠自己有所啟發,從而自悟、自助、自成,最終擁有一個滿意的人生。
希望《啟蒙文》能夠使更多人啟蒙、受益。您的閱讀,讓我們深懷感恩!
心善淵·孫穆
初稿寫於2013年2月2日
修繕於2013年4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