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西是《聖經》上寫的最富傳奇色彩的人之一。他是猶太人,為了逃避埃及人的奴役,他率領族人們離開了他們已經旅居了幾百年的埃及,曆盡千辛萬苦,才重又回到了他們魂牽夢縈的故土——迦南。
在這一次出埃及的史詩般的曆險之中,有一次,摩西讓他的族人在西奈山腳下宿營,並告訴他們說,留在這裏,等他回來,他將帶回上帝耶和華的神諭。
摩西一去就是40天。
那40天裏,整座西奈山都籠罩在厚厚的雲霧之中。
在那40天後,摩西回來了。他帶著兩塊大石板,上麵刻著上帝耶和華的律法,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十誡。
不幸的是,摩西走後,他的族人開始胡作非為。摩西留下的管理者是個軟弱無能的人,他無力執行摩西製訂的那些紀律,整個營地很快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村落。有些人收集來了金首飾,把它們融化,鑄成了一個神牛偶像,並對它頂禮膜拜,人們在埃及時所接受的落後信仰又死灰複燃。
當摩西回到營地時,許多族人正圍著金牛載歌載舞。摩西怒不可遏,盛怒之下,他摔碎了手中的石板。接著,他又召集自己的忠誠追隨者來鎮壓這次叛亂,他們推倒金牛像,殺死那些拒絕承認耶和華的人,對那些領頭反叛摩西的人,以及乘摩西離開的時候製造騷亂的人都毫不留情。
這天晚上,當月亮升起來的時候,營地裏又恢複了和平寧靜。人們默默躺在灑滿月光的曠野當中,他們的眼睛還沒有合上,他們重新用虔誠的目光注視著西奈山的山頂,據說,上帝耶和華就在那兒召見了猶太人的第一個偉大先知——摩西,宣告著名的十誡。在摩西的諄諄教導聲中,他們的眼眶裏湧出了悔恨的淚水。但是,大錯已經鑄就,這一切都已經無可挽回了。
摩西也在深刻反思,他認識到,族人們需要的不僅僅是個人領袖,他們更需要成文的律法,堅定的信仰,必須讓他們敬畏律法!敬畏上帝!否則,整個返回迦南的努力都會付諸東流,團結統一的猶太民族也永遠不可能形成!
他又一次爬上了西奈山頂。
又是整整的40天,西奈山都籠罩在厚厚的雲霧之中。
回來後的摩西目光炯炯,直射前方,充滿著浩然之氣,誰都不敢正視他。
他重又帶回了兩塊石板,與上次一樣,上麵刻著的據說也是上帝耶和華的律法,即我們所熟知的十誡——
一、必須承認,除耶和華以外,再無其他神明。
二、不可自立雕像。
三、不可妄稱耶和華的名。
四、必須六天工作,在第七天休息,並用這一天來禮拜上帝。
五、必須尊敬父母。
六、不準謀害他人。
七、不可搶奪別人的妻子或丈夫。
八、不可偷竊。
九、不可對別人說謊話。
十、不可貪圖別人的房屋、仆人、牲畜,以及任何屬於別人的東西。
從此,猶太人有了自己的律法,自己的信仰,團結統一的猶太民族也開始形成,而摩西也世世代代被人們所尊敬,所景仰。他以上帝耶和華的名義而頒布的律法也被人們以他的名字來命名,稱作“摩西十誡”。
顯然,“摩西十誡”隻是摩西假借上帝名義來推行的,這樣才隻是為了增加十誡的權威性和神秘感。但是,這個曆史故事卻告訴我們: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一部人人遵守的法律或者是規則,一個人人敬畏的神明或者說一種全民一致的精神,那麼,這個民族,這個國家,將很難形成一個團結統一的整體,很難渡過曆史長河的驚濤駭浪。
孟子曾說過,“天下定於一”。這就是說,我們需要一部共同的律法來調整並約束人們的日常行為,同時又需要一個公共的場所來表達一個社會上不同群體的人的意見和想法,而不是單純地通過消滅持不同意見的人的方式來完成表麵上的統一,更不是任由整個社會處於一片雜亂無序的無政府狀態,人人皆為一己之私欲而為所欲為。這兩種情況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一部公正嚴明的法律和規則是我們成功的外部環境保證,一個堅定的、積極向上的信仰是我們成功的內部動力因素,隻有既敬畏法律和規則,又有堅定的信仰,我們才能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中,不斷地翻過一座座障礙,跨過一道道坎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