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培養內容(1 / 3)

思維能力發展的條件

嬰幼兒思維能力發展的速度和水平要受諸多因素的製約。

嬰兒思維萌芽的條件

嬰兒動作,包括行走動作和手的動作,即全身動作對其思維的萌芽具有重要的意義。

行走動作對嬰兒思維的意義

嬰兒直立行走對嬰兒思維的發展具有深刻的影響。首先,直立行走,使嬰兒能主動去接觸周圍事物,有利於各種感覺器官的發展,大大地擴大了嬰兒的認識範圍,擴大了他的視野,這就為他的思維發展奠定了感性的基礎,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來源。其次,通過行走,發展了嬰幼兒的空間知覺,於是進一步認識了事物的多方麵的關係和聯係。第三,行走動作的發展,能使動作有更精細的分工、協調一致、敏捷、靈活,於是能在直覺中分析綜合並思考眼前的行動問題,即發展直覺行動思維,並孕育著具體形象思維。第四,嬰兒的獨立行走,為有目的的活動——遊戲、早期學習和勞動準備條件,並發展其獨立性。

手的動作對嬰兒思維的意義

嬰兒手的動作的發展對他的思維發展也具有重大的積極作用。首先,手運用物體能力的發展,使嬰兒逐步掌握使用工具的方法和經驗。當拇指和四指對立的抓握動作出現時,手就逐漸變成了嬰兒認識的工具,這成為嬰兒思維發展的重要基礎。他開始把手作為認識器官來感知外界事物的某些屬性,如冷、熱、軟、硬、光滑、粗糙等。隨著手的自由使用,嬰兒動作的隨意性就不斷發展。隨著隨意動作的增長,嬰兒活動的目的性也日益增長,並與語言發展相協調,從而為他的思維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其次,手的動作發展,也導致手與眼的協調動作,這就發展了他對事物的分析綜合能力,於是產生直覺行動思維。隨著手的動作的發展,特別是雙手合作能力的發展,嬰兒就進一步認識了事物的各種關係和聯係,因而幼兒知覺的概括性也隨之提高,這也為發展具體形象思維及概念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嬰幼兒思維鍛煉和發展的基礎

遊戲是嬰幼兒的基本活動,他們喜歡遊戲活動,並且遊戲活動能促進嬰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當他在遊戲中擔任某個角色時,常常會十分認真地去完成角色的職能和任務,也就是完成一定的解決問題的課題,於是他們的思維從中得到了鍛煉與發展。遊戲對嬰幼兒思維發展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首先,遊戲活動提供了嬰幼兒思維活動的材料和工具。嬰幼兒遊戲活動的特點之一,是要對那些與遊戲中有關的現象和事件采取描述的態度,因此就促使嬰幼兒從感知到的東西中選取最主要的、新的、同遊戲構思和活動有直接關係的東西。在嬰幼兒的經驗中逐步鞏固的這些東西,也就成為他思維的資料。其次,在遊戲活動中創設解決問題的情境,提出思維的課題,提高嬰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遊戲使嬰幼兒創設許多性質不同的情境,在各種不同情境中產生各類不同的問題。這就促使他去積極認真地進行智力活動,認真嚐試解決方法。就這樣,嬰幼兒思維能力得到迅速提高。第三,遊戲活動促使嬰幼兒思維的品質得到發展。諸如思維的速度、靈活程度、抽象程度、獨創程度等等,都可以通過遊戲加以培養和鍛煉。

早期學習訓練

早期學習和訓練可使嬰幼兒更好地感受外界事物,獲得經驗,也正因為如此,早期培養才促進嬰幼兒思維的發展。早期的學習活動是訓練嬰幼兒思維的理想途徑。如在數的認識中,父母在教孩子進行數學運算時,不僅要求孩子算得對,還應逐步要求孩子在解決問題時能選擇最快、最有效的途徑。這有利於培育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在做數學遊戲時,如能長期進行以“快”為前提,以“準”為關鍵,“快”與“準”結合的訓練對於培養嬰幼兒思維的靈活性與敏捷性是十分有效的。父母和幼兒園教師也可以通過不斷地向孩子提出一些啟發性的問題,讓他思考和回答,這也對發展和培養孩子思維的廣闊性和靈活性,對發展他的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養成他勤於思考的習慣,是大有好處的。

發展嬰幼兒思維的重要前提條件

思維和語言是密切相聯的,沒有語言,就不可能有人的理性思維;同樣,沒有思維,也就不可能產生作為承擔工具或手段的語言。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衣,掌握語言能力的人,總是運用語言進行思維活動,並表達思維的結果。一個語言能力很差的孩子,很難有發達的思維能力;一個語言混亂的孩子,思維也必然沒有條理甚至混亂。孩子的詞彙掌握豐富,語法運用得正確,他的思維能力就發達。因此,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對發展思維能力特別重要。嬰幼兒時期是掌握語言和發展語言能力的最佳時期。父母和老師對孩子的語言要嚴格要求,從他會說的時候起,就應要求和鼓勵他說話聲音宏亮,儀態大方,而不要詞不達意,語無倫次。要求孩子從小說話準確、係統和條理化,是對他進行思維鮮明性和周密性的訓練。往往聽到有的幼兒說話“嗯”、“啊”、“這個”、“那個”、“就是”等口頭語很多,說明他語彙貧乏,語言不連貫不流暢和詞不達意。為豐富孩子的詞彙,父母和老師要多與孩子說話,擴大交往範圍,讓他多聽、多說。比如讓他看圖說話、聽故事並複述故事、教他順口溜和兒歌,都是豐富詞彙的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