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自信心,才會有進取心;有進取心才會有積極向上的發展。愛因斯坦說:自信是向成功邁出的第一步!我們不必期待孩子成為愛因斯坦式的天才,但我們必須以欣賞天才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孩子。
自信心是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它是由積極自我評價引起的自我肯定,並期待著他人的認同和尊重。尚未知事的孩子更是如此,他們渴望擁有這種愉悅的體驗。而孩子對自身力量的認識和估計,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家長的評價。當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時,自信心就會增加許多。
然而許多父母很難認識到這一點,他們往往以居高臨下的態度審視著孩子的成長,管教約束取代了愛心溝通,斥責打罵多於鼓勵讚賞。如果您,本書的讀者——以前就是這樣的父母,那麼從現在開始,就必須有所改變了。
在本書中,我們一直在強調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平等互動、真誠溝通,並告誡父母須以寬容、賞識作為培養孩子的情感基調。相信讀者朋友在閱讀完本書的時候,已經接納並貫徹了這樣的主張。但是,在本書結束的時候,我們需要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提醒一下父母朋友們。
俗話說:凡事過猶不及。培養孩子也是如此。父母的寬容和賞識需要把握一定的“度”。我們應該允許孩子犯錯誤,但不能讓他把錯誤當成一種習慣;我們要力所能及地給孩子創造成功的條件,但不是大包大攬,幫助不能取代孩子自身的努力;當孩子取得成績的時候,我們不吝於表揚讚賞,但不能做成成績與金錢的交易;我們應該克製在公眾場合對孩子的斥責、批評,我們同時也需要克製在外人麵前對自家孩子的過分吹噓……
引用我國老一輩教育家徐特立先生的一句話來總結吧:“任何人都應該有自尊心、自信心、獨立性,但自尊不是輕人,自信不是自滿,獨立不是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