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旬陽經驗第三節
漢水新村
馬贇說:除了工業園區,旬陽農村的生態建設也不落後,我建議你去看看冬青村。
我在陝南行走期間,常聽到冬青村這個名字。
冬青村在漢江南岸的半山坡上,汽車沿著新修的水泥村道,加大油門拐彎上山,駛進一片綠林,在一麵高坎前停下來。坎上就是村部,院中有一棵枝葉繁茂的百年老冬青樹。
村支書王學知說:我們村210戶人家,分布在溝溝坎坎、坡坡梁梁上,過去是窮山惡水,雨天泥漿流,旱天土灰稠。2004年退耕還林,綜合治理,縣上開展一村一品建設,我們村重點是發展獅頭柑,現在成林了。走,我帶你們去參觀。
我們進了柑園,群眾從樹上摘下鮮柑讓我們品嚐。剝開柑皮,露出金黃色的果肉,撕下一瓣扔進嘴裏咀嚼,水多肉嫩,味道鮮美。可惜我牙齒不好,不敢貪婪。柑是此地的傳統產業,但過去隻是零星地散落在房前屋後,不成規模。退耕還林後,全村1160畝地中1130畝是柑園。他們的獅頭柑質量優良,很受消費者歡迎,現在進行了品牌注冊,成立了專業合作社,統防統治統銷。外地客商來收購,一公斤8元。一棵樹產量三百多公斤,收益是2400元。村裏的種植大戶,最高每年收入5萬元。同時還發展房側養豬,林下養雞,從事畜牧業的農戶有50戶。現在他們村,農民人均收入上萬元,是市委書記劉建明聯係的重點村。
冬青村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同時在發展,家家有沼氣,以人畜糞便製沼,沼氣是燃料,沼液養果林,達到生態農業循環。全村建了三百多口水窖,分布在園間地頭,下雨的時候泥水全進窖,沒有地表汙水流進漢江。
冬青村的道路已全部硬化,水泥路通到每家每戶的院落。過去的土牆基本上推倒了,改建成磚混結構房。每家的院中幾乎都有女貞樹,一年四季是青的。近幾年,全村增加人造林2000畝,站在江那邊看過來,一麵山坡全是綠色的。
經濟、生態,甚而影響了農民的觀念,現在村民很重視環境衛生。年輕夫婦也不想多生孩子,減少負擔,講究生活質量。
冬青村的山坡下就是正在建設的旬陽水電站,臨江的7戶人家搞起了農家樂。下一步,他們還要發展水上旅遊項目。
農業、林業部門常來他們村調研,還有作家來采風。有一位本縣詩人,參觀後寫了這麼一首詩:
水泥公路繞門口,
果園深處小洋樓;
林下雞鴨成群對,
獅頭柑子滿枝頭;
門前漢江魚戲水,
庭院小鳥鳴啾啾;
沼氣用來燒飯菜,
農家院裏品米酒……
我們要打造漢江第一村。王學知支書說。
站在村頭,登高望遠,峽穀幽深,薄霧漫漫,漢江在前方低處蕩蕩而過,把人的情思也帶到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