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適當的食物
幼兒胃容量有限,僅為200~300毫升,因此,隻能供給質優、量少、營養豐富、易消化的各類食物。這些食物主要有瘦肉、魚、禽、動物血、蛋類、牛奶、新鮮蔬菜(以紅、綠、黃、紫色為佳)、豆製品、米、麵、麥片等。同時要一日多餐,一般至少給4~5餐,最好給幼兒單獨作飯。
需要注意的問題是:穀類食物應粗細搭配;應多選用豆製品;動物性食品應交替選用;食物種類應多樣化與合理搭配,以增加營養素互補作用;應盡量選用新鮮食品,幼兒不宜食用堅果類食物和醃臘製品。
合理的烹調方法
在保證食物新鮮、色香味形以促進食欲的同時,幼兒食物應切碎、煮爛,以利幼兒咀嚼、吞咽、消化。應除去烹調原料中的刺、骨、核等,如係硬果類食物,應先研碎後調糊取食,隻有這樣才能使幼兒免遭梗、塞、刺和嗆咳的傷害。烹調手段應以蒸、煮、燉、煨、炒為主,口味宜清淡。
此外,應盡量少用半成品和市場上出售的熟食,如香腸、火腿、罐頭食品等,以免其中的食品添加劑、防腐劑不利於幼兒的生長發育。幼兒還不宜食用煎炸、熏烤、油膩、冷硬之物,更不宜食用生蔥、生薑、生蒜和胡椒、辣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味精、糖精、食用色素等亦不宜多用。
幼兒蛋白質的限量是多少
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人體的每一個部位、組織、細胞都含蛋白質。如果缺乏蛋白質,人體就會發生代謝紊亂,發生貧血、浮腫,易患各種疾病,小兒則生長發育遲緩。1歲半的小兒每天大約需要多少蛋白質呢?一般在40克左右,其中至少應有一半是動物蛋白。
具體地說,1歲半的孩子每天最好吃250克牛奶,1~2個雞蛋,30克瘦肉,一些豆製品,有條件再吃一些肝、排骨或魚。這樣就能夠基本滿足小兒對蛋白質的需求量。
幼兒不喝牛奶的處理辦法
一般來說,2歲半的孩子每天還應喝250毫升牛奶,因為牛奶是比較好的營養品,既易消化又含有多種營養成份,是嬰幼兒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食物。但是有的孩子到了2歲多,嚐到五穀香,便不愛吃牛奶了。對不愛喝牛奶的孩子不要勉強,可用蛋羹、豆漿、豆乳等喂孩子以代替牛奶。
不要盲目限製幼兒的脂肪攝入量
目前,人們一談起脂肪,就會談脂色變,惟恐攝入脂肪多了,會影響身體健康。但對於處在生長發育階段的小兒,肌體新陳代謝旺盛,所需各種營養素相對較成人多,故脂肪也不可缺。否則,易造成以下不良影響:
熱能不足
每克脂肪在體內氧化後,可產生熱量37.6千焦,約為同量糖類和蛋白質產熱量的2倍,若飲食中含脂肪太少,就會使蛋白質轉而供給熱能,勢必影響體內組織的建造和修補。
影響腦髓發育
脂肪中的不飽和脂肪酸,是合成磷脂的必需物質,而磷脂又是神經發育的重要原料,因此,脂肪攝入不足,就會影響小兒大腦的發育。
可使體內組織受損
脂肪在體內廣泛分布於各組織間,小兒各組織器官嬌嫩,發育未臻完善,更需脂肪庇護,若體脂不足,體重下降,抵禦能力低下,肌體各器官受傷害機會增多。
減弱溶劑作用
脂肪是脂溶性維生素的溶劑,小兒生長發育所必需的脂溶性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必須經脂肪溶解後才能為人體吸收利用。因此,飲食中缺乏脂肪,即可導致脂溶性維生素缺乏。
由上可知,對於小兒來說,飲食中有適量脂肪是必需的,尤其是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更具特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