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0章 飲食營養(2 / 3)

烹調幼兒食品時應注意的問題

飲食配備的目的是為了改善食物的形態,增進食欲,促進消化吸收。由於幼兒消化能力尚差,應該注意選擇纖維素較少的食物,食品要求軟、易咀嚼、易消化。不用刺激性食品,食物要少帶骨,不帶刺,蔬菜要切碎或剁成泥。烹調時要注意色、香、味、多樣化。

小兒機體處於不斷生長發育階段,新陳代謝旺盛,需要的營養素也多,再加上消化機能尚不健全,所以烹調方法和技術相當重要,精心的烹調能促進幼兒的胃口,滿足營養的需要,保證兒童健康成長。

適宜幼兒膳食的常用烹調方法

食物通過適當的加工烹調可增加食物的色、香、味,提高對食物中各種營養素的消化、吸收和利用。針對幼兒消化功能的特點,常采用的烹調方法有如下六種。

蒸製作菜肴省時間,且保持原汁原味,減少營養素成分的散失。還能保持原料原有的形態。

燉、熬常在加湯加料時一次加好,中途不再添湯。可保持原汁原味,製作的食品味道清香、淡雅、軟而酥爛、清爽利口。

瓤如黃瓜塞肉、葫蘆塞肉、瓤冬瓜盅等。此法製作細膩,注意外形,製成的菜肴美觀別致,葷素相配,口味鮮美。

溜如豆腐丸子、土豆丸子等。食物為片、丁、絲狀等。經過油滑或水燙熟後再溜,以旺火速成能保持菜肴的香脆、滑軟、鮮嫩。

燒紅燒、湯燒,菜肴味鮮,鹹微甜、色澤發紅。

氽是烹製湯菜或連湯帶菜的一種烹調方法。

平衡膳食的方法

主食間的搭配

存在於不同食物中的蛋白質其氨基酸比例與人體需要有不同程度的差別,就糧食而言,蛋白質的生物利用率較低,但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生物利用率較低的食物混合,它們中所含的氨基酸便可以互相補充,從而提高氨基酸評分,使其生物利用率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如玉米、小米、大豆單獨食用時,其生物利用率分別為60%、57%、64%;如果按23%、25%和52%的比例混合食用,其生物利用率可提高到73%。從提高氨基酸評分的角度進行食物搭配,也是增加蛋白質吸收的方法之一。如將含蛋氨酸豐富而賴氨酸含量嚴重不足的玉米、小麥,與賴氨酸含量豐富而蛋氨酸含量不足的大豆等食物混合,可以發揮蛋白質的互補作用,以增加蛋白質的生物利用率。

五穀雜糧的混合食用,可以充分發揮蛋白質的互補作用,使人體獲得更豐富更全麵的營養。從營養學的角度,我們提倡食用各種粥類,如綠豆粥、紅豆粥、八寶粥、玉米粥,另外二合麵、豆包、金銀卷都是良好的主食搭配方法。

主食與副食間的搭配

主食與副食間的搭配同樣可以提高蛋白質的生物利用率,如小麥、小米和牛肉按39%、13%、22%的比例混合食用,其蛋白質的利用率可提高到89%,從而超過其中任何一種食物的蛋白質的生物利用率。食物性質相差越遠,其氨基酸的組成差別越大,氨基酸的互補作用則更加明顯,其生物利用率提高得也更加顯著。另外,同時攝入的食物種類越多,互補作用也越顯著。據資料報道,日本人每日食物種類要超過30種,足見他們對營養的重視。

如果我們不考慮食物間的搭配使用,就會使較多的由食物提供的蛋白質成為代謝產物,通過腎髒、腸道排出體外,而未起到應有的營養作用,隻是增加了肝腎的代謝負擔,對機體的健康十分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