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歲那年,傅歆在所有《紅樓夢》愛好者的質疑下,接了林黛玉一角色。隻是新版紅樓夢上演的那一刻,人們才發現,傅歆將林黛玉的內慧外秀,楚楚動人,惹人憐愛,多愁善感女性演繹得爐火純青,趕腳林黛玉就是按傅歆的影子描寫的。
與此同時,傅歆還將林黛玉的才學橫溢和濃鬱的詩人氣質與天生麗質,氣質優雅絕俗,展示在所有人麵前。所有觀眾不由得想起了曹雪芹詩中的“心較比幹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映射出來。
她有著父母雙亡、寄人籬下的不幸遭遇,處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賈府的惡劣環境,黛玉的生活正如探春所說,外頭看著光鮮,其實十分難熬。但是她也有著青春少女的活潑熱情,並非終日都隻在哀愁之中。
林黛玉是曹雪芹包含著血與淚精心塑造的最成功的角色之一,也是一個具有一定叛逆思想的典型。她出生於一個世襲侯爵的書香門第,但父母雙亡,是一個自尊心極強,敏感的少女,她既不想改變自己的孤傲自許,又要時常提防別人對她的敵視,她永遠也無法擺脫寄人籬下的陰影,大觀園的熱鬧喧嘩都會激起她的傷感情緒。
所以多愁善感是她的性格,眼淚成了她的知己,與寶玉的兩小無猜,性格愛好相投,所以發展為生死相連的情人,隻有與寶玉結合,才能改變自己寄人籬下的處境,才能幸福。
但由於她自身存在的封建觀念,封建家庭的壓力,擔心人言可畏,她不敢公開袒露對寶玉的感情,又不敢接受寶玉對她的表白,當然,這兩個叛逆者的愛情不會得到兩個封建家族的讚同。
這,就是傅歆飾演的林黛玉;這,就是觀眾的傅歆演的林黛玉中得到的總結;這,也是所有觀眾對封建社會的感慨。從此之後,林妹妹這個代號一直跟隨傅歆好幾年,直到她接演《西遊記》女兒國國王那一刻,她林妹妹之名才慢慢被平息。
傅歆口中那一聲聲“禦弟哥哥”,叫碎所有男人的心,叫破所有男人的夢,曾讓數千萬上億男人的心變得支離破碎。從此傅女王之名,再次響起,電視機前的觀眾都牢牢記住女兒國有這麼一位傅女王,有這麼一句“禦弟哥哥”。
從這一次扮演中,傅歆算是徹底轉型了,既能扮演巾幗不讓須眉的孫尚香,又能扮演多愁善感鄰家碧玉的林黛玉,還能扮演風情萬種、威嚴與嫵媚並存的女王,幾乎成為演藝界一朵鮮豔的奇花。
然而傅歆的演繹生涯並未就此停步,二十四歲那年,以少女的身份客串《水滸傳》中戲份不多的母夜叉孫二娘。愣是把所有觀眾的女將軍、鄰家小妹、傅女王的形象給毀了,一時間整個娛樂界多了一位母夜叉傅女王。
從此之後,在所有導演眼中,傅歆就是一位全能實力派超級女演員;在所有觀眾眼裏,她就是一位無所不能、無角色不可演的超級明星,隻要傅歆一出現影視裏,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票房、收視率,那都是妥妥的事情。
然而,傅歆的成就並不止步於此,她還是樂壇天後,一把清脆甜美的聲音老少鹹宜,是所有人的的天籟之音。十八歲那年,傅歆的處女專輯《十八歲那些事》發行量過千萬,成為世界第一名處女專輯破千萬的女明星。
三年後,傅歆第二張專輯《千歌萬飲》發售量更是突破兩千萬,三個月成功霸占度娘引擎搜索第一名。那時,不管大街小巷,還是家庭超市,到處都播放著傅歆的音樂,可謂是風靡一時。
二十五歲時,傅歆再出新專輯《歌後》,銷量一舉突破五千萬,成為世界級超級鑽石唱片。是年獲得世界最高等級、最權威的玫國格萊美音樂獎,這是第一位華人獲得的獎項,從此登上樂壇巔峰,被公認為實至名歸的樂壇天後。
格萊美音樂獎,就像學術界的諾貝爾獎,華人一樣沒獲過此殊榮。一時間,傅歆登頂樂壇,成為家喻戶曉的神級大腕。
本以為在渾濁的娛樂圈,傅歆是一位奇葩,不受汙泥所染的青蓮,結果沒想到清純如她,一樣不例外。
又一棵好白菜給豬拱了。容遠不由得搖頭歎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