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就培養孩子這種積極樂觀的處事態度,首先父母必須要有樂觀的思維模式,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j慣,孩子都是看在眼裏的,積極樂觀的父母,那麼孩子也會通過觀察和模仿逐漸養成樂觀的品質。當孩子遇到困難而悲觀時,父母親帶領孩子對問題進行多方麵的思考和衡量,並讓孩子明白她的思想中存在邏輯錯誤。
這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她頭上戴一枚草莓型發卡,盡管長著滿臉雀斑,但她卻沒有絲毫的憂愁,她開朗而樂觀,無論什麼時候看到她,都能見到她滿臉的笑意。她的父母也是同樣一副麵孔,那種微笑似乎是他們永遠不變的表情。
這一天,她特別興奮,因為她要去參加好朋友卡莉的生日宴會了。她早早就穿上漂亮的牛仔靴、黑色的牛仔褲,這是媽媽為她新買的衣服.她又帶上爸爸以前送給她的牛仔帽,簡直帥極了,最讓她激動的是,她要騎一匹真正的小馬去參加宴會。
然而,天公不作美,11點半,天氣突然變了臉,狂風大作,大雨如注。她隻好靜候在窗前,等待暴雨結束。這時,媽媽走了過來,告訴她由於天氣的緣故,宴會取消了。她一下子沒有了笑容,眼淚在眼圈裏轉了半天。媽媽也很難過,不過她微笑著說:“寶貝,不過,我們今天可以在屋裏子做‘尋找公主’的遊戲了。”
小女孩隨即高興起來,她說道:“我敢打賭,下個星期六一定是個騎馬的好日子,到那時,我要騎馬去玩。”
她就是美國今天著名的女企業家拉塞爾·合姆。
一個自信樂觀的父母,總是能夠培養出言行樂觀的孩子,他們總是能夠為女兒營造這種積極樂觀的氛圍,因此,培養孩子樂觀的心態,首先,父母要身體力行,營造出一個樂觀而溫馨的家庭環境,讓女兒快樂地學習、快樂地生活,教會孩子正確麵對批評和挫折,學會樂觀向上,幫助孩子克服羞怯和抑鬱的悲觀因素,多給予賞識與鼓勵,多給予笑聲與溫暖,孩子就會逐漸形成樂觀開朗的性格。
父母常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愛和關心,可以緩解孩子對人的冷漠,父母應該多與孩子一起遊戲娛樂,每天多留一點時間給孩子,與孩子交流感情。在和父母一起遊戲娛樂中,孩子能學到一些與人交往的知識和技巧,特別是能體驗到對他人的關心和愛護,這樣,他們在與同伴交往時,會更輕鬆,也增強了與他人交往的信心,能夠培養孩子樂觀的情緒。
父母應多留心孩子的情緒變化,當孩子悶悶不樂時,無論多忙,也要擠出一點時間和孩子交談,鼓勵孩子表達心境。不能強迫、勉強,而是讓孩子自己感覺到:自己不高興,父母也很難過。他們願意幫助自己,從而自覺自願地說出緣由,父母應該耐心地聽孩子講述,然後“對症下藥”。
實際上,很多悲傷一經講出,很快也就消失了。
有的父母在外麵受了“窩囊氣”回來便對孩子發“無名火”這種情況特別容易打擊孩子的自信和樂觀,因為孩子會把父母的惱火歸咎於自己的過錯,但又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裏於是隻好全盤否定自己。長久下去容易讓孩子自責、退縮,並蔓延為頑固的消極心理氛圍。淹沒孩子樂觀的笑容。
因此,父母在遭遇困難的時候能否樂觀麵對,對培養孩子樂觀的品質具有重要的作用。
父母除了多與女兒交流,培養女兒的自信心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麵,就是首先父母要相信自己的女兒,給予鼓勵和支持,更重要的是幫助她積極進取,克服一些她現在克服不了的困難,隻有這樣,才能教會孩子以客觀的態度麵對人生。
告訴女兒,對人對事,重要在盡力而為,沒有必要過分苛求於自責,承認自己既有優點又有不足,但總體上優點多於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