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隔代教育也需要資格(1 / 3)

調查證明,隔輩人帶孩子,成功率不足30%。

呂女士曾經是某個國家機關人事處的處長,臨近退休的時候,單位裏一再挽留她,希望她能夠繼續留在單位裏帶一帶年輕人。還有一個印刷廠也請她去當廠長,並開出了豐厚的報酬,希望利用她當初的人事關係讓那個小小的印刷廠起死回生。

但這些都被呂女士堅定地拒絕了。因為她還沒有退休的時候,女兒已經預約了她退休以後的時間:為了外孫女能選個好的學校讀書,必須把外孫女的戶口遷移到自家來。當然,外孫女上學接送的任務也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她的頭上。現在,呂女士每天要接送外孫女三次,忙得可謂不亦樂乎,一些熟悉的鄰居都稱她為“四陪”:陪吃、陪住、陪學、陪玩。說起外孫女來,呂女士滿臉的溫馨和幸福:

就這麼一個孩子,讓我幹什麼都值得!

張先生和呂女士不同,他還沒有退休呢。但是,單位裏的同事們都看出來了,張先生近來情緒有些不對勁。本來張先生是個工作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人,單位裏誰都沒來,張先生也肯定來了;單位裏誰都走了,張先生肯定還沒走。但最近這段時間,他來得晚了,走得早了,還時不時地去找領導,跟領導商量提前退休的事情。為什麼?原來,幾個月前他有了孫子,老伴前年就沒了,這照看孫子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他的肩上。兒子和兒媳也是這麼想的。他們都認為,反正老張也快退休了,還那麼賣命幹什麼?不如回家“發揮餘熱”更好。

當代社會,生活節奏無疑在不斷加快,一些年輕的父母由於各種原因常常感到無暇照管自己的孩子,這時,照料孫輩的重擔就落在了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身上;另一方麵,一些退休在家的老年人出於對下一代的喜愛之情,也心甘情願地挑起帶孩子的重任。於是就形成了隔代家庭結構。據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統計,隔代家庭目前有增多的趨勢,20%~30%老年人帶過孫輩,由此也產生了“隔代撫養”和“隔代教育”問題。

無可置疑,老年人帶孩子的確存在一定的優勢。有人曾經總結出了隔代教育的三大優點:一是對孫輩的發育成長有利,很多“神童”就是得到了知識經驗豐富的祖輩的超前引導才脫穎而出的;二是對子輩有利,子輩忙於工作,孩子由祖輩接去教養,得以解除後顧之憂,專心致誌於事業;三是對祖輩有利,不僅可以解除孤寂,從孩子的成長中獲得生命活力,還可為老有所為、發揮餘熱提供機會。

這種與孫輩玩耍遊戲的天倫之樂對幫助老人保持健康和積極向上的心態大有裨益。

為什麼隔代人會更親一些呢?難道僅僅是血緣關係嗎?一些心理學家們分析,老年人和孩子之間的情感聯係,光用血緣關係來解釋是不夠的,二者之間還存在著一些心理上的共同之處。有研究表明,7歲的兒童和70歲的老年人在心理年齡上有驚人的相似,因此,老年人更愛和孩子在一起玩耍;另外,由於年輕人整日工作繁忙,很少有時間經常和老人一起聊一聊,孫輩的出現恰好彌補了時間的空白和情感的虛空;第三,父輩和祖輩人在一起相處,往往由於雙方都是成年人而各執己見,年輕人更容易堅持自己的主張,更願意追逐新潮,而這些又常常是老年人所不齒的東西。因此,兩者之間很容易形成矛盾和隔閡。祖孫兩代人在一起就不存在這個問題,祖輩人出於親情願意順著孫輩人的願望;孫輩人由於年齡關係又很難固執己見。因此,兩代人在一起便會“親上加親”。

然而,我們又不能不看到,隔代教育也存在一些弊端。調查證明,隔輩人帶孩子,成功率不足30%。那麼,為什麼老年人付出了一切,收獲卻不盡人意呢?

看一看下麵的幾個隔代教育誤區,也許您就會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