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陪孩子一起做一些事情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使父母的教育很自然,不是強行灌輸。孩子大一些以後,我常常陪孩子去看電影。其實,家裏也有電視和光盤,但我覺得還是看電影給孩子的印象更深刻。在看電影時,如果遇到和“性”有關的問題,或者電影中的男女正在做“那種事情”,我從不避諱,而是趁機給孩子講一些性教育問題。我覺得這樣的教育比較容易讓孩子接受。兒子交了異性朋友以後,我就告訴他有關避孕的方法,並提醒他要善盡保護女友的責任,不可讓她懷孕,因為事情發生後對雙方都不好,特別是女方會受到很大的傷害;
我還告訴女兒,在和男朋友交往的時候怎麼保護自己,發生性關係的後果有哪些,讓她知道事情的嚴重性,並懂得怎樣去預防。我認為,與其禁止孩子和異性發生性行為,不如告訴他們做了那件事會有什麼後果,讓他們自己衡量該如何做。
現在,很多父母都抱怨陪孩子的時間太少,但我覺得陪孩子做一些事,並不是說要天天、時時都陪著孩子,這是不可能的。其實,有時相聚的時間太多,父母常常嘮叨個不停,反而會引起孩子反感。要陪孩子,主要是陪他們做一些孩子自己喜歡的事,而不是父母喜歡的事。父母還要多聽孩子的心聲,多給孩子一此鼓勵和肯定,這樣親子間的相處才會變得珍貴、和諧,孩子也會聽話,會用心體諒父母的立場和辛勞。
黃女士給我們的建議是很有價值的。現在,許多父母感覺沒有時間陪孩子也有許多孩子覺得父母不願意陪自己,因此雙方很難找到溝通的渠道。也有的父母,雖然陪著孩子,但卻隻希望孩子做父母希望的事情,至於看星星、觀賞動物等事情,常常被父母排斥在陪伴之外。這樣,孩子非但不會感激父母,不會從父母那裏得到讚賞,反而會覺得父母就是監工,時時刻刻監督著自己的學習和生活。這樣,孩子能不反感嗎?父母的話孩子還願意聽嗎?
怎樣陪伴孩子,陪孩子做他自己喜歡的事?提出下列建議:
捕捉孩子的每一點快樂。當孩子看動畫片哈哈大笑時,當孩子玩遊戲機累得滿頭大汗時,當孩子聚精會神地畫畫時……不要嚴厲地打斷孩子“趕快去做作業”,而是靜靜地陪孩子坐一會兒,和他一起歡笑。在這一會兒,忘掉他的成績、學業、功課和其他東西!
珍惜孩子的每一次請求。當孩子發出“陪陪我”的請求時,希望父母盡量滿足孩子。
不要刻意去教育孩子。別試圖把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分鍾都變成教育。親情間真摯自然的交流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