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章 苦難長安!(2 / 2)

在一個基本失去生產力的地方,仍要受到旱災影響,即便各地還有農作,也不會有什麼產量,更別說還要承受地震帶來的災害。

關中地區已經難以供養李傕、郭汜之部眾。

為了恢複生產力,漢獻帝曾親自下田耕地,希望能帶動百姓恢複農作生產,這一年漢獻帝劉協才十三歲。

接著而來的確實大蝗災,耕作也沒有用了。

話說獻帝還是運氣好,還能看到日食,不過當時的人認為是不祥之兆,皇帝也不上殿,士兵不能使用兵器,如此五天不理朝政。當時關中的問題諸多,朝廷就算不關門五天,事情也處理不過來。

那時的物價高得可怕,一斛穀糧要五十萬錢,一斛豆麥要二十萬錢,所以說能吃個茶葉蛋可真是奢侈啊!

人吃人的現象越來越多,百姓不可能有錢去買天價的糧食。

漢獻帝命令禦史侯汶從太倉拿出朝廷的存糧,煮成糜粥分給饑民吃。

但是餓死的人百姓根本沒有減少,獻帝懷疑有人貪汙,親自派人取米、豆各五升在自己麵前熬成粥,最後可以煮出兩盆去煮糜粥,知道了侯汶煮粥的量,那也叫粥?

明明就是米水吧。

於是下令徹查,可也隻是尚書以下的官員認錯,到最後錯的應該是臨時工,侯汶也隻是被杖打五十了事。

這時大部分百姓終於勉強得救了,不久羌族叛亂,郭汜、樊凋到也不是不幹事的人,他們率兵討平了叛賊。

到了九月份,桑樹長出了果子,人們又能采些桑果來吃。

好景不長,後來李傕、郭汜二人先殺了樊稠,兩人又反目成仇互相攻擊,而戰鬥的地點就在長安城內,宮殿更是主要戰場。

雖然李傕兵力占據優勢,有數萬人之眾,還拉攏了羌、胡數千人,答應打贏後給他們宮女啦、漂亮衣服啦等等。

可是郭汜以李傕麾下的中郎將張苞、張寵等人為內應,就在宮殿發難,郭汜的弓兵發動齊射,後有叛兵,李傕的大軍被郭汜數百人打得落花流水。

這一場戰鬥不用說,宮殿城門均被燒毀,寺廟也無所幸免,長安城內再也沒有了一絲文明的氣息。

連月下來的戰鬥,雙方死亡一萬多人,董卓另一員大將張濟終於來打了圓場,原本李傕勢力最強,但是被郭汜擊敗之後,他的部將連連叛變,雙方處於持平狀態。

百官趁這時帶著漢獻帝往東逃跑,李傕、郭汜急追,在東澗之戰中,光祿勳鄧泉、衛尉士孫瑞、廷尉宣播、大長秋苗祀、步兵校尉魏桀、侍中朱展、射聲校尉沮鯭均都被殺。

這樣屠殺百官,怕事山東諸侯袁紹、曹操、公孫瓚、袁術等人都還做不出來。

可以這麼說,長安遭受的苦難其實比洛陽還要多的。

不過,在曹操掌握長安之後,洛陽的元氣早就恢複了不少,但是人口,比之洛陽要少太多了。

人少了,繁華程度自然大大不如。

譬如駐守長安的五千士卒,長安本地甚至連他們的糧草都無法供應,而要從關內調糧過去。

長安此時是曹丕的封地,曹丕會不會在長安對自己做些什麼,曹衝也不敢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