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爾森勳爵體驗過平民的生活,知道平民的疾苦,他內心是很願意這樣去做的。
但是成為了普亞堡的領主之後,他發現,自己的想法太幼稚了。
周邊群狼環伺,一不小心就會被那些貪婪的惡狼一口口地吞食掉。
如果不想這樣痛苦地死去,那麼就去嚐試讓自己也變成一隻狼。
激發自己的狼性,讓別的狼畏懼你,看到你遠遠地躲避開來。
這才是身處狼群中的生存之道,很殘酷卻也很現實。
所以科爾森選擇擴充兵備,他不想自己九死一生積攢功勳換來的領地就這麼在群狼的環伺下一點點消逝。
他選擇反抗。
這位科爾森勳爵開始在領地內征召士兵,訓練軍隊,從別的領地購買兵器鎧甲裝備軍隊,當一個個成型的士兵全副武裝站在他身前的時候,科爾森的目光是激動而又苦澀的。
激動的是,自己領地的勢力又壯大了一分,苦澀的是,自己的腰包又緊縮了一分。
科爾森勳爵是平民出身,他沒有家族可以依靠,至於積蓄更就不用說了,在軍隊中所能積攢的金龍總是有限的。
沒有金龍不會有士兵給你賣命,沒有金龍別的領地不會販賣給你精良的鎧甲和武器,沒有金龍連建築一棟像樣的領主府都難上加難。
所以,科爾森希望得到金龍,他渴望得到無窮無盡的金龍以支撐他心目中的強兵擴軍的計劃,他要順應時勢成為最強壯的狼王!
而這些,都是需要有大量的金龍作為保障的。
所謂這位科爾森勳爵改變了一開始單純懵懂的想要給領民減免賦稅的想法,在這個基礎上,他向領民攤派了更多的軍費。
沒有金龍,什麼事情都做不了,科爾森勳爵不想過著那種日子。
處處受到排擠還不能反抗,甚至做出些許回應還要看著你的對手的臉色,很困苦,很無奈。
一邊是幼時那種憧憬和夢想,一邊是擺在眼前實際現實要求解決的困難。
兩相權衡之間,科爾森勳爵很自然地選擇了後者。
幼時的憧憬終究是幼時的,在自己經濟寬宥的時候選擇適當地發動善心自然不是問題,可問題的,連自家身家性命都得不到保障,去選擇無畏的憐憫不是顯得很愚蠢嗎?
科爾森勳爵能夠在戰場上的一次次衝殺中活下來,並且積攢功勳成為了一名封地貴族,他並不是那種一根筋的家夥。
適時的變通總是必要的,盡管可能會造成一些讓人不太愜意的結局,但至少比一門心思地沉浸來得有價值的多。
這一次如果能夠拿下這座中型鐵礦,不但能夠在現有軍隊的基礎上擴充編製,甚至還能夠將那些挖掘出來的鐵礦石販賣出去,賺取一筆金龍,以用來解決普亞堡的經濟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