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轉企業總部
專欄
時代已發生巨變。20多年前,寫字樓裏的員工喜歡把自己裝在小空間裏埋頭苦幹,但今日他們顯然需要更多“頭腦風暴”。因此,拆分工作場所就變成大勢所趨。
企業需要的也不再是傳統的格子間,毋寧說,它更像社區或是城市。在這個“小社區”中,員工除日常工作,還應同時滿足生活和娛樂需求。因為事實一再證明,更好、更健康的工作環境,必將激發創新。
2012年年底,三星公司決定在矽穀建造一處新園區。他們當時麵臨的一大挑戰是,在這個全球人才競爭最激烈的地方,如何才能打敗蘋果、穀歌與Facebook,從而吸引那些真正頂級員工的加盟?於是,他們找到了NBBJ,希望通過建築來提升自己的魅力。
最初,三星的要求是新大樓必須有吸引力,能夠表現企業性格,且兼具功能性和簡潔性。可是你知道,在很多情況下,這些要求是自相矛盾的。一個設計怎麼才能既有表現力、吸引力,又同時簡潔實用呢?
當然,這正是我們的工作—平衡矛盾。三星原本想設計兩棟大樓,一棟用於研發,另一棟負責營銷。而我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二者合而為一,用天橋把兩棟大樓連接起來,中間是一個很大的花園。
這個設計非常棒。因為在最初的方案中,兩棟樓之間的員工無法看到彼此,因而很難交流,而現在他們已經獲得橫向聯通。但這還不夠,在縱向上人們仍然是分開的。那該怎麼處理呢?我們的方案是把樓層破開,在樓層之間添加花園、咖啡廳、健身中心等浮台。這樣人們就會很自然地被吸引到這些浮台當中,進行互動交流。
所以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客戶的目標,然後運用技術和技巧,就能帶來創新。“兩棟大樓”是三星的理解,而“一棟大樓”則是我們的理解。接下來,我們就能創建方案,滿足他們想要的一切效果。
任何一家企業都希望開拓進取,獲得更大成功,但每家企業的內部結構、管理文化與麵臨的挑戰又各不相同。因此建築師不但要考慮如何善用物理空間,更要幫助企業實現進步。隻有深刻理解客戶的身份、需求與工作模式,才能創造最適合他們的建築空間。
在為比爾與梅琳達·蓋茨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設計總部大樓時,NBBJ詳細研究了基金會的工作模式與慣例,並依此分割辦公區域中開放與封閉空間的比值。事實證明這一做法是正確的。後來我們調查發現,有約76%的員工認為新總部更能讓他們集中精力。60%的員工則表示,他們更有機會了解其他團隊的工作內容與進度。
另外,要理解不同企業的文化,並為他們量身定製方案,我們還需要建築學之外的專業人士。比如,在設計醫院大樓時,如果有一位曾經管理過急診室運轉的資深護士,那麼設計團隊就很清楚如何安排醫療設施與過道。我們不能忽視這一點,因為在急診室,多節省一秒時間,或許就意味著多拯救一條生命。
在企業總部大樓的設計中,專家的價值同樣重要。NBBJ聘用了一位著名的組織變革學專家擔任設計顧問,她在研究如何改善公司組織結構、推動組織變革等領域頗有建樹。而我們的長處則在於改變公司的物理空間,當兩者結合時,創造出的新空間就能為企業組織結構提供更多便利。
對中國來說,城市化進程並未放緩,年輕人在看待工作與生活時的心態已發生很大變化。與上一代相比,他們需要更舒適安逸的工作環境。所以在設計企業大樓時,除了辦公區域外,還應配套搭建咖啡廳、健身中心與酒店等設施。
我相信這將成為中國未來的建築理念:企業用建築空間體現創新,而員工則利用創新空間激發更多創造力。(采訪整理|本刊記者史寅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