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一句,郭嘉又道:“想不到主公如此才思敏捷,竟然能夠這麼快識破敵軍的意圖。”
麵對郭嘉的誇讚,嬴政隻是微微一笑,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了不起的。
打仗嘛,雙方都是為了獲勝,隻要能夠獲勝,幹什麼都行。
隻要照著這個邏輯基點去看問題,很多東西其實很容易看明白。
郭嘉、賈詡已經幫他剔除了敵軍引誘麾下將領出戰是否會來進攻三城的可能性,那麼從剩下的可能性中尋找就是了,敵軍想要獲勝,辦法就那麼幾種。
二人已經給他去掉了一個錯誤答案,那麼接下來的選擇就很好做了。再結合自身的情況,引誘自己出戰的意圖就很明顯了。
這是他前世思考問題的時候一個很正常、也很簡單的思考邏輯,郭嘉、賈詡覺得驚豔,他卻覺得沒什麼,畢竟時代不同,自己怎麼說也是站在無數偉人的肩膀上在看問題,跟他們有本質的不同。
如果就因為這個而覺得自己比郭嘉、賈詡要聰明,那才真是傻子!
想了想,嬴政說道:“其實這些都是我的猜測,想要印證這個猜測,還需要一些其他的信息。你們之前說,他們會進攻周邊鄉鎮,但是不應該用這種方式來進攻劫掠,那麼你們原本以為他們會用什麼方式?你們又是如何防範的?”
猜測對方的目標是放在自己身上,是嬴政用二人的判斷推理出來的,但是推理的結果對還是不對,就需要驗證他們二人的判斷是否正確。
如果在錯誤的基礎上進行推理,那麼結果肯定也是錯的。
所以他必須要肯定二人的判斷是不是對的。
而且他自己沒覺得對方的進攻方式有什麼問題,用騎兵劫掠不是很好嗎?速度又快,來無影去無蹤的,自己這邊想追都不好追,有什麼問題?
郭嘉道:“表麵上看,對方將騎兵分成好幾個小隊,每一隊五千人,既保證了戰鬥力、又保證了自身的速度,可以讓我們難以追擊,難以阻擋。看上去好像對方的決策沒有什麼問題,但是……打仗可不是這麼打的!”
“他們這麼做,對我們造成的損失是什麼?無非就是一些糧食而已,各村鎮之中能有多少糧食?他們又不能分兵去占領各個村鎮,如果這樣做的話,無疑是給了我們各個擊破的機會。因為小規模作戰的話,無論是趙雲、高順還是裴元慶,他們都擋不住,除非他們四人親自出馬。可就算是親自出馬,也沒人是趙雲的對手!”
“所以,他們隻有合兵一處,用麾下兵力總數量上的優勢,在麵對我們的時候,才能占優,否則想要打敗他們是很輕鬆的。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每次出來劫掠,就隻能搶一點糧食,可是一個村鎮裏又有多少糧食?搶了就搶了,對於四十萬大軍來說,這麼點糧食還不夠全軍上下吃一頓早餐的,豈不是無用之功?”
“而隻要他們不敢對百姓動手,那麼我們的損失也無非就是這麼點糧食而已。一個村鎮被搶去三五百石糧食,聽上去好像很多,但實際上呢?他們也隻能搶一次,而且隻能就近去搶,一旦距離遠了,我們就可以做出很多應對方案,讓他們這些騎兵小隊有來無回。所以他們也隻能在這附近搶一搶,不敢跑遠了。如此一來,他們的收獲就更少了,簡直就是在鬧著玩,哪裏像是打仗的樣子?”
郭嘉說完,嬴政不置可否的點點頭,道理確實是這個道理。
這裏麵有一個問題,是他上輩子從來沒見過的。那就是……西方諸國的戰爭,簡直就像是好幾個山寨土匪打架一樣。
大家都在占地盤,但是對百姓秋毫無犯。即便是這次對方朝著百姓動手,搶了糧食,也沒有殺死百姓。就像是那些土匪一樣,沒飯吃了就下山搶點糧食,還不會一次搶光,還會給百姓們留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