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道理放在國家上也是一樣的,國家想要強大,就必須要爭土地、搶地盤,占據更大的地盤,就會擁有更多的資源,實力也就會更加強大。驅使我們這麼去做的源動力,就是我們每個人心中的欲望!”
說到這裏,嬴政看向賈詡,“我的欲望,是讓秦國強大、強大、再強大!而你的欲望,不也是如此麼?若是秦國不強,何以保你一世平安富貴?所以,這種事情,避免不了,我也不想去避免。更何況,你讓我想辦法、早做打算,我又能如何打算?明麵上不讓他們暗通款曲,暗地裏他們背著我也會做。隻要有利益,隻要有好處,有的是人鋌而走險!”
“薛采為何會向雲王諫言舉國投靠?還不是因為雲國的未來輕易便可預見,為了薛家、為了他自己,他必須要給自己找出路。投靠秦國就是他的出路,可是到了秦國,還會麵臨秦國本土勢力的問題。秦國接受了雲國,避免了戰爭,但是更多的問題就來了!我們接手了雲國,勢必要安插一些人到雲國去,以保證我秦國對雲國的掌控,那個時候,就勢必會觸犯到雲國原班人馬的利益。若是薛采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好處,他又如何會幫我們控製雲國那些人?”
說了這麼多,嬴政最終總結道:“隻要有人的地方,就必定會有爭鬥。小家小戶,平民百姓爭的是麵子,爭的誰家兒子收入多,誰家女兒嫁得好。士兵們爭的是上陣殺敵誰殺的敵人多,誰拿的賞賜多。將領們爭的是軍功、爭的是地位、爭的是兵權、爭的是名聲。而我這個做君王的,爭的就是天下!你要想去爭,就必須要與人鬥。隻不過每個人所處的層麵不同,遇到的人不同,爭的東西不一樣,麵對的對手也不一樣!僅此而已。”
這一席話,是嬴政以一個後世穿越者的身份說出來的,以後世的眼光去看待眼前的問題,可謂是清晰透徹。
古往今來,爭鬥何其之多?別說眼前了,就是他現在的後宮裏,還有四個女人在爭呢,如何避免?
避免得了嗎?
與世無爭就是個笑話,哪怕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你也至少要有那麼一塊地給你種,不然你吃什麼?
那塊讓你賴以生存的土地,就是你爭的東西,如果別人來搶,你會任人宰割不做反抗?
就算你放棄了這塊地,再到其他地方去墾荒,等你開荒完畢,這塊地有了收成,你又可以采菊東籬下,但在你悠然看南山的時候,保不準又會有人看上了你這塊地,又要來搶,你還能不反抗?
所以嬴政對於下麵人的爭鬥看得很開,你們要爭隨便你們,爭就是了,隻要有本事,隨便你折騰。
長篇大論一席話,說的賈詡啞口無言,最終苦笑一聲:“主公看的如此透徹,倒是我多嘴了。”
嬴政見他無話可說,表麵上看隻是微微一笑,內心裏卻是笑開了花。
丫丫的,大名鼎鼎的賈詡,竟然也會有被我教育的一天,世事無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