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羽?”嬴政點點頭,又問:“為何偷書?”
慕羽再次抬頭看他一眼,卻沒說話,隻是深深的低下頭,懷中所抱的書,也抱得更緊了。
嬴政一看,恰好看到那本書露出來的名字,《軍論十策》!
“蔡師,這少年偷的,還是你的書呢。”嬴政對著蔡邕一笑。
蔡邕看去,果然如此,這軍論十策,是他閑暇時所寫,裏麵記錄了一些他對於軍隊管理的個人看法,說不得對錯,隻是見解罷了。
見此,蔡邕不由笑道:“既是臣的書,那這本書,就由臣送給他吧。”
當下,從懷中掏出幾兩銀子,召來書店老板,說道:“這娃娃也不容易,錢我替他給了,這事就到此為止吧,如何?”
老板收了錢,當即喜笑顏開,說道:“原本他借書看我都不說什麼,可是這偷書就不一樣了,也算他今天運氣好。”
老板沒聽到嬴政和蔡邕的對話,不知道眼前這二人的身份,但慕羽就在他們麵前,聽的清清楚楚。
蔡邕的書?而蔡邕又對這個少年自稱“臣”,他很聰明,立刻猜到了嬴政的身份。
但他沒管這個,而是抬起頭看向蔡邕:“懇請先生收我為徒!”
嬴政、蔡邕多聰明?聽他這麼說,就知道他猜出了自己二人的身份,但嬴政沒說話。
蔡邕道:“要做我的弟子,首要的一點,就是為人品德不能差!你今日所行之事,實為盜竊,被人抓了現行,還死不悔改,你以為,偷書就不是偷了?你以為,死命護書,寧死不還,我就會高看你一眼?”
蔡邕骨子裏是個傳統的人,道義、品德,在他身上可謂是展現的淋漓盡致。
曆史上的他,不願為官,卻被董卓強行征召,受到董卓的禮遇之後,也沒管董卓是否禍亂朝綱,而在董卓死後因為他對於自己的禮遇,而歎息落淚,感慨不已,因此而受到殺身之禍。
蔡邕為何如此?
原因無他,隻因不管董卓是什麼人、做了什麼事,但董卓對他是沒得說的。所以,他隻是單純的感念董卓這個人,至於董卓做了什麼,是否會留下千古罵名,是否會害了整個大漢,蔡邕卻是不管。
當然,這並不是說蔡邕是個不忠於大漢之人,隻是就事論事罷了!
所以,蔡邕這個人,做人做事,一碼歸一碼。
為慕羽付錢買書,是他二人之間的緣分,畢竟慕羽偷的這本書是他所寫。
但,慕羽卻因此要拜他為師,這個要求蔡邕卻不能答應。
因為,慕羽此刻是因偷竊而被抓了現行!
聽到蔡邕的話,慕羽再次羞愧的低下頭,不敢再多言語。
蔡邕見此情形,搖頭一歎,也不再多說。
但嬴政卻不然,他沒有像蔡邕那樣訓斥慕羽,而是走到他麵前,將他扶起。
慕羽疑惑的看著他,他笑道:“偷書,是不對的,你承認嗎?”
慕羽點點頭。
“行,知錯就好,正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嬴政點頭笑道。
他畢竟是現代人穿越而來,很多觀念和古人不一樣。偷,固然是錯,但他卻看到了另一層麵的東西!
求知欲!
古有鑿壁偷光、囊螢夜讀,都是因學習而流傳下來的美名佳話!
今日慕羽偷書,雖然手段不光彩,但也是因為他的求知欲。
這就跟一個人即將餓死,卻忽然經過別人的廚房,順手偷了一個饅頭一樣。
都是偷,都是錯!
但卻事出有因,在即將餓死的情況下,哪怕是聖人,你都不敢保證他會不會伸出手去拿那一個饅頭,更何況一個少年?
嬴政轉頭看向蔡邕,道:“蔡師,慕羽偷書固然不對,但你可曾想過,他為何偷書?”
蔡邕搖頭,說道:“不管為何,偷就是偷,不對就是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