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類是隨波逐流的人物,缺少追求和追逐夢想的勇氣,最後隻能妥協的過完這輩子。《孔雀》中的弟弟,嫌棄哥哥到學校丟人,不忍同學們的嘲笑,被父親發現早戀,最後逃離這個一直生活的城市,沉默、敏感、自尊心強而脆弱,無法麵對生活,隻能妥協。《立春》中的黃四寶,一直追求自己的繪畫夢想,數次報考中央美術學院落榜後,不堪自己的失敗,去了另一個城市,而最後卻以婚介所老板的身份再次出現在這個小城中,這是一種更大程度上的妥協,不再有最初的夢想和激情。《最愛》中的老疙瘩和黃鼠狼,要挾老柱柱,拿走了學校裏的幾乎所有能拿走的東西,貪婪無恥。
與前一類人物形象不同,另外的這一類人基本沒有理想和追求,隻是在物質和金錢上滿足自己。《孔雀》中的哥哥,父母關愛有加,哥哥弟弟什麼事都讓著自己,對什麼事情都不聞不問,不顧尊嚴的去討好欺負自己的人,表麵上癡呆,卻知道追求漂亮的女孩,未能如願後取了一個瘸腿的媳婦,做起了小生意,日子還算不錯。《立春》中的周瑜是為了接近王彩玲,拜她為老師;小張老師表麵對王彩玲不錯,卻總嘲笑她,最後因為丈夫走了,失去了依靠,也離開了,他們都是為了自己的生活,表現出自私的一麵。《最愛》中的趙齊全,使得村裏很多人染上艾滋病,一個唯利是圖、貪得無厭的人,隻追求物質生活上的利益。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隻顧物質利益和金錢利益,沒有追求,對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置之不理。此類人物形象通常是反麵形象,為人所憎惡、庸俗腐朽。
四、人物命運的悲劇意象
電影中的意象表達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這三部電影中,意象表達影響著人物的命運,這三部電影具有很強烈社會現實意義,重點表現在三部影片的符號表達上。
《孔雀》中的孔雀是非常重要的影片符號,顧長衛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隻屬於自己的孔雀,開屏象征著夢想。影片結尾眾人離開後孔雀卻突然開屏的設置,在於告訴觀眾,或許就在你覺得沒有希望的時候,正是希望到來的時候。這是導演對人們的現實生存狀態的叩問,同時也寄予了一種理想。《立春》中“立春”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全片的符號,“立春”代表萬物的複蘇。然而在現實社會中,夢想與現實存在著巨大差距,人們為了追求自己的夢想,付出了無數的艱辛和汗水,最終卻隻能向現實妥協。《最愛》中表現了人物對愛情的堅持。趙齊全這個人物的設置,十分的具有代表性,他的種種行為和表現,展現了人性的醜陋麵,但是他沒有忘記自己的父親,對患病的村民們還有一點良知,體現了人性的多麵性。
在顧長衛的三部電影中,均有“我”的存在,使用第一人稱展開故事,使電影的真實性大大增強,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情感更加細膩自然,使觀眾靠近人物,親身體會人物的悲歡喜樂,更易於被人物的命運所感染。
顧長衛導演的這三部電影中的人物內涵深刻,具有明顯的價值取向和很強的象征意義,人物的社會現實意義加深了電影的深度,在觀看電影的同時,也是對自身的一種反思,會不自覺的在生活中尋找人物的原型,這是電影帶給觀眾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