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的甜蜜合影照,時光回到大學校園,不知情的林一在廈大偶遇周小梔,即驚喜又興奮,殊不知周小梔為了林一,放棄去北大的機會。林一成功通過四級考試後,周小梔答應了林一的請求,兩個人正式在一起。斯坦福大學一直是周小梔的夢想,兩人約定一起努力爭取去美國。於是林一開始苦學英語並成功通過美國一家公司麵試,順利去了美國。影片著重對大學的時光進行了詳細敘述,對於周小梔為什麼沒有去美國順利和林一會麵,並沒有清楚敘述,隨著故事的邏輯發展,在周小梔的結婚宴會上給予了解答。
現實中,辦公室桌前林一看著周小梔甜蜜的訂婚照,然而命運往往與我們的期待背道而馳,周小梔最終沒有實現自己的願望。林一來到周小梔的婚宴上,將紅盒子作為禮物再次歸還給周小梔。十年未曾相見的大學同學再聚一堂,飯桌上大家不禁感慨一場遊戲一場夢。十年後兩人相見內心很是複雜,周小梔的斯坦福申請失敗和一而再的拒簽,讓她放棄了對美國的憧憬。回想起兩人當初甜蜜約定,心酸不已。
另外,在敘事結構上前後呼應,林一答應要帶周小梔去一個隻有他們兩個人的地方,這正是兩個人初次見麵成為同桌的時候。當周小梔再次打開盒子,看到當初林一為她演奏歌曲的口琴,初次見麵的場景浮現眼前,主題歌曲《同桌的你》隨之響起,故事的敘述也有了一個圓滿結束。
三、敘事技巧:想象的青春留白
結尾是情感爆發的高潮點,處理時有“雙結局”的意思。圓滿與遺憾並存,男主角在婚禮現場搶親,讓觀眾以為兩人最終是在一起,卻僅是林一自己的想象,現實中失去了的不可能再回來。這也符合我們真實的人生,烘托出人與現實的主題。
此外,人物處理上還有很多留白技巧的使用。影片中有很多標誌性曆史事件,跟人物的情緒和主線有著很大的關聯。影片中有一段戲是周小梔發現自己懷孕的時候,電視中放映的正好是“9·11”事件,轟炸、倒塌正好是與當時周小梔的心情相吻合,作為一名女大學生,未婚先孕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完全是個意外。這裏的群體事件與個體事件聯係在一起,形成了有趣的對應。觀眾在觀看時會不自覺地回想起那個年代自己在幹些什麼,再對比現在的心態,觀眾帶著自己的經曆與感受觀看影片,這樣就有了雙重的感受,賦予了觀眾極大的想象空間。
關於兩人分手原因,也進行了留白處理。林一給周小梔打電話,周小梔說她不願意去美國了,或許後來林一沒有打過電話,也或許時間一長,兩個人的感情變得不再親密了。原因有很多,至於為什麼要留白,很大程度上是讓我們自己去回憶青春,滿足一些觀眾對青春的溫暖回憶。
結語
類型敘事的核心是在既定的結構中講故事,不難看出,《同桌的你》繼承了類型片的敘事模式,通過合理的故事將青春記憶進行影像展現,其成功的主要之處還在於對真實生活的觀照與現實的描述。影片結尾出現了很多真實的畢業照片,從虛構走到了真實,這給國產青春片帶來很好的啟示,劇本創作要從本土出發,融入真情實感,主打集體記憶情感消費,這也正是國產電影在對抗好萊塢奇觀重磅下尋找的一條創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