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雅是個乖孩子,她常聽父母和老師說:“做人要善良,看見別人有困難要幫助。”她真的照他們的話去做了。有一天,陳雅見到一個同學很不情願地留在教室裏打掃衛生,就主動提出要幫他忙。那個同學是個調皮鬼,他見陳雅主動幫忙,就趁機會偷偷溜了出去。結果陳雅一個人忙到了天黑。
第二天,陳雅在街上看見一個人的錢包掉了,她拾起來追上去。誰知那人疑惑地看看陳雅,又看看錢包裏的錢,然後就走了,留下等著聽“謝謝”的陳雅。
陳雅很失望,回家之後就對媽媽說:“我再也不做好事了。”
“為什麼啊?”
陳雅把這兩件事告訴媽媽,還忘不了補上一句:“他們連‘謝謝’都不和我說一聲,太可惡了!”
媽媽笑了,她摸摸陳雅的頭,說:“告訴媽媽,你為什麼要幫助別人?”
“因為你們說幫助別人就是做好事。”
“既然是做好事,你為什麼因為別人不說‘謝謝’就不做了呢?”
陳雅答不上來。
媽媽又說:“陳雅,你知道嗎?太陽每天都把陽光送給我們,無條件地幫助我們。而我們呢?卻什麼也沒有做。沒有報答它,也沒有說‘謝謝’。可是呢,太陽並沒有因為我們不報答就生氣,它不是每天還照常升起嗎?”
幫助別人是一個人善良本質的真情流露,善良的人將從中得到快樂。但是如果你幫助別人隻是為了讓人報答,你將永遠不會從中得到快樂。
筆者就曾多次看到許多女孩拉著父母甚至是爺爺、奶奶的手,一起把五元、十元、二十元的紙幣投入捐款箱。女孩雖然未必受“一方有難,八方相助”的崇高道德理念所指引,其感覺也許認為隻是好玩,但家長從小就讓女孩多參加這樣的獻愛心活動,無疑對培養美麗善良的女孩是大有裨益的。不管怎麼樣我們都應該有信心,因為女孩是最富善心的,隻要引導培育得好,就能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紮下根,即使他們日後長大成人,這種寶貴的道德情操還是能夠發揚光大,並在實際生活中體現出來的。
女孩的善心是真誠、友好和仁愛地對待別人的基礎,是克服自私自利和殘忍行為的“解毒劑”。我們整個社會都要讓女孩懂得這個社會是對等的社會,隻有對他人有善心,才會使自己在遭受苦難時贏得他人的善舉。
在我們編著的這本故事集裏麵有至愛親情,有深厚的友誼,有生命的點滴感悟等許許多多故事。生命是脆弱的,卻又是那麼堅強而執著。本書的故事能讓你體味溫暖的親情,猶如受傷後避風靠岸的港灣;能讓你感受命運的坎坷,卻又像是幸運女神處處在垂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