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說到此,頓了一下,看了看項梁,見他微微點頭,乃笑道:“梁公在想什麼?”
見張良問起,項梁不禁笑道:“不久前,韓信也曾向我獻策,建議我分兵走襄城,直//搗函穀關,此時想來,你二人的策略,十分相似。”
見項梁如此說,張良不禁笑道:“韓信之策雖好,但略顯柔弱,梁公不妨命吳芮走長沙,項莊走南陽,梁公主力部隊走函穀關,而我,願意親自前往韓地,號召韓民響應梁公,鏖戰河內一帶,屆時,天下動蕩,秦國四麵不安,不亡何待?”
堂內出現了短暫的安靜,沉思許久的項梁最終笑道:“將軍之策,果然不同凡響,待我思考思考,再與將軍探討。”
見項梁已經動心,張良心中暗喜,隻要支走項莊,項梁麾下的猛將,便會少很多。這也是張良的斷臂之計,此時,張良//知道,多說無益,他給項梁和項伯施一禮:“既如此,我先告退了。”
。。。。。。
大概五天之後,楚軍營內鼓聲喧天,項梁最終采納了張良的策略,決定分兵繼進,向關中挺進。
第一批出征的,是吳芮的主力軍,他將南下,回軍鄱陽,整頓之後,從長沙向西推進,第二批出征的,將是項莊,他會先助劉邦奪回沛縣。然後回軍銖縣,修整之後,進兵南陽,項梁也曾考慮,讓劉邦和項莊一起西進,進兵南陽,但在項梁多次思考之後,他還是放棄了這個念頭,決定招劉邦麾下聽令。
還有張良,他有意出兵韓地,與楚軍呼應,向關中進兵,但考慮張良此時實力不穩。項梁對張良的信任度還不高,所以暫且壓住了張良出兵的決定。
鼓聲之後,鄱陽軍緩緩出營,向南行進,大營東門,項梁帶領眾將為吳芮壯行,此時,每人手舉酒杯,在項梁的一聲祝福下,喝禁杯中酒。
“送君千裏,終須一別,我們鹹陽見!”項梁說的極為慷慨,吳芮也拱手回禮,隨即,一名親隨送來韁繩,吳芮翻身上馬,帶著眾將,向營外行去,在行出不遠的時候,吳芳滿含淚水的回頭看向項莊,不舍的看著,直到戰馬越行越遠,楚營在她眼中,變成了一個黑點。
夜晚,城中已經宵禁,但還是有幾匹快馬馳騁在街中,直奔縣衙而去,項莊此時心急如焚,吳芮出兵長沙,這件事項梁沒有與任何人商量,便獨自敲定了,更讓項莊驚訝的是,項梁居然決定,讓自己三天後,隨劉邦攻打豐邑。
眼看秦軍此時,就在不遠處的碭郡,大戰隨時可能爆發,楚軍並沒有占據絕對優勢,況且,當初韓信獻策,也隻是提議,調走一部分軍馬西進,伺機而動,但這個計策到了張良那裏,卻變了樣,幾乎把楚軍分割成了若幹塊,如此下去,楚軍危矣。
也由此可以看出,張良居心叵測,他不但支走了楚軍多股主力,還博得了收複韓地的兵馬,可謂一箭雙雕,這也讓項莊徹底看透,張良已經開始謀劃後路了。
眼看項梁就要走錯路,項莊決定阻止項梁,很快,隊伍繞過長長的街道,來到了縣衙,通報後,項莊匆匆向內走去。
此時,後衙內燈火通明,項梁並沒有入睡,可以說,項梁從張良的計策中,看出了項梁分化楚軍的策略,但直//搗關中,徹底擊潰大秦政權,這對於項梁而言,是上上策。
此時,項莊已經把自己的憂慮,合盤向項梁說出,項梁雖然沒有表態,但他言語中,已經可以看出,他分兵繼進的決心已定,不是項莊一句話兩句話可以動搖的。
短暫的沉默,項莊歎道:“若叔父執意分兵繼進。請叔父換人攻打南陽,我願留在叔父身旁,為叔父出謀劃策。”
項莊的請求並沒有說動項梁,此時,項梁猶豫半響,還是搖頭歎道:“南陽一線,舉足輕重,換人前往,我心中著實不放心,另外,我已決定,調撥韓信和項冠去你麾下,你可帥軍克日啟程。”
項莊還想再說什麼,但項梁已無心再聽項莊辯駁,況且,這次分兵繼進,項梁已經鐵定決心,沉默了片刻,項梁向門外擺擺手,令道:“早點回去休息吧,這件事,以後不要再提了。”
既然無法說動項梁,項莊隻得輕歎一聲,拱拱手:“侄兒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