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餘名齊兵的護衛下,陳平等人穿過長長的街道,向縣衙行去,在縣衙外,齊軍分兩路列陣,縣衙內軍樂聲聲,這時,一名身穿棕色皮甲的少年軍官迎了出來,笑道:“您就是陳平將軍吧?我家大王等著呢,請隨我來。”
縣衙內的防禦極為嚴密,陳平等人越過好幾道屏障,才來到客堂,此時,田儋已高坐在上,等候多時了。
“周市麾下陳平,見過大王。”陳平走上前,拱手行一禮,但是田儋卻沒有理會陳平,大堂內十分安靜,所有齊軍將領都怒視陳平,仿佛有深仇大恨一般。
大概有一盞茶的時間,田儋才喝問道:“你張楚軍不守規矩,侵犯我齊國領土,有何話說?”
陳平見田儋為此而冷落自己,不由笑道:“大王誤會了,當初我們揮兵東進,也是為了解放齊國,扶持齊國王族來掌控齊地,如今大王崛起一方,我家將軍不敢冒犯天威,特此退去,也讓我來到於陵,拜上大王,獻上我們的一點心意。”
陳平說到這,回身看向一名親隨,親隨立刻捧著盒子,走前一步,早有內侍過來把盒子接走,送到田儋麵前,內侍打開盒子,裏麵是一對玉簡,十分精美,這時,陳平笑道:“我家將軍讓我再三拜上大王,恭賀大王登基,他日若有機會,我家將軍當登門拜訪,向大王賀喜。”
既然周市已退到如此地步,田儋也不好再過分施壓,隻得朗笑道:“看來,是寡人誤會了,來人,設宴,我要給陳將軍接風洗塵。”
。。。。。。
周市的軍隊抵達範陽時,已經是三月末了,此時,陳平已回來複命,並將田儋願意結盟的事情大致向周市做了彙報,周市也為此事欣喜。
但不久,又一件大喜事接踵而來,在範陽駐軍近半月的周市迎來了趙國,齊國的使者,他們已國家的禮儀,前來拜訪。
此時,縣衙內,趙國使者張耳,齊國使者高陵君田顯,一起向大堂內走去,這時,周市快步迎了上來,眾人彼此見禮,一起向大堂內行去。
笑聲響遍整個大堂,不久,眾人依次入座,這時,幾名親隨送來了茶水,分別放在眾人麵前的桌案上,轉身離去了。
張耳拿起茶杯,輕抿一口,最先開口說道:“我家大王讓我再三敬上周將軍。”
說到此,張耳向田顯微一點頭,表示歉然,乃繼續說道:“周將軍雄威,已傳遍魏地,魏人無不舉戈相投,效命軍前,我家大王特命我攜戰車五十輛,贈與將軍,並表將軍為魏王,光複魏國,抗爭大秦。”
張耳說完,田顯也笑道:“我家大王也同樣獻上戰車五十乘,希望將軍能登壇稱王,光複魏業,你,我,趙,楚四家可秉承合力,暴秦可滅。”
二人的話,讓周市感慨,登壇稱王,何等風光,周家世代效忠魏國,何人敢有此想法?
但更重要的一點,周市從二人的目的中看出,他們勸諫自己稱王,還有另一層目的,就是讓魏國成為函穀關外的第一道防線,成為他們兩家的屏障,使自己直接麵對秦國,不過,這些周市都可以直接無視,但他不能對不起魏咎,對不起自己曾經的誓言。
思考片刻,周市先是長歎一聲,然後起身在堂內踱步,假作思考,之後才凝視二人,歎道:“我曾在魏國受封滄海君,追隨魏公子咎,遠居睢陽,目的就是扶持魏國後裔魏咎稱王,如今自己剛剛站穩腳步,便去篡改王位,背棄誓言,試想,我周市還如何麵對魏國父老?”
說到此,周市向二人拱手,歎道:“但我感謝二國的美意,不久的明天,我必會扶持魏咎登位,屆時,我會親自出使,與貴國歃血為盟,永結同心。”
二人見周市無心稱王,隻得拱手笑道:“願等這一天的到來。”
。。。。。。
五月末,周市的軍隊回到了濮陽,在濮陽城內駐軍,並嚴加訓練,此時周市的兵馬已擴建到四萬餘人。
校場內,周市查看軍隊訓練情況,並親自揮旗,指揮列陣,但訓練之餘,周市也曾感歎,時光蹉跎,眨眼間,自己征戰,已經近兩年了,回想魏咎還在陳縣苦苦等待自己,周市心中便會燃起一絲酸楚。
三天後,周市終於下定決心,去陳縣,迎回魏咎,扶他登壇稱王。
臨別,周市令李岩鎮守濮陽,整頓兵馬,自己與陳平,率軍三千,匆匆趕往陳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