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案揭秘——
搞亂貴州政壇的“黑幫教父”
***
2005年4月6日,貴州省遵義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公開審理陳林、譚偉等18名被告人涉嫌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組織賣淫犯罪等一案。該案最引人關注的是首犯陳林在紅黑兩道的背景。他曾經向貴州省委原書記、省人大常委會原主任劉方仁,貴州省原副省長劉長貴等高官行賄,由此,陳林之名在貴州可謂是又臭又響。
在法庭上,檢察機關指控被告人陳林自1993年以來,先後成立了貴州泰海娛樂有限公司等十一家企業,統稱“通海集團”,陳林自任集團老總。陳林等人以該集團為依托,網羅了一批“兩勞”釋放及社會閑散人員,形成組織性強、骨幹成員穩定,具備相當經濟實力的黑社會性質犯罪組織。該組織在陳林領導下,為聚斂錢財,招募雇傭數十名“小姐”大肆從事賣淫活動;開設賭場,從事販毒、容留吸毒;采取虛假出資成立公司、編造貸款理由、偽造財務報表等多種手段,套取銀行貸款高達7488萬元;縱容成員尋釁滋事、非法拘禁、隨意毆打他人。此外,還向黨政領導幹部行賄,將原省委書記劉方仁、原副省長劉長貴等高官拉下水。由於黑幫作梗,貴州的政界、社會一度變得較為汙濁。
從“地攤小販”到“黑幫教父”
在貴陽,盡管許多人知道陳林的大名,但是對於這個人的來曆總有些神秘感。說實在,即便是與他走得較為近的人,也搞不清楚他究竟是從哪條道上冒出來的。反正,在短短的幾年間,陳林成了貴陽市乃至貴州省的重量級人物——在黑道上,有人稱他為“教父”;在白道上,有人稱他為“地下組織部長”。可以說,無論是黑道白道,人們都敬他三分。
那麼,這個陳林究竟有什麼來頭?他是富家子弟?是高官衙內?還是什麼武林高手?
由於陳林的發家與從江西調來的貴州省委書記劉方仁有密切關係,於是,許多人都說陳林是江西人,是劉方仁在江西結識的朋友,有的則說是劉方仁老家陝西的親戚;還有的呢,則說陳林是湖南人,是某高官子弟……反正,把陳林說得挺玄乎的。是啊,如此有份量的人物,在尋常人看來,定有著不凡的來曆。
然而,隻有陳林他自己心裏最清楚自己,知道自己低微的出身和艱難度日的過去。
41年前,即1964年2月2日,陳林出生在貴州省畢節地區南部納雍縣的一個偏遠山村。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祖祖輩輩過著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那一帶正好有個農場,父母經人介紹,後在農場裏做些雜活。陳林兄弟姐妹多,父母辛辛苦苦拉扯他們長大,很不容易。到了15歲那年,勉強讀完初中的陳林,再也沒有機會繼續學業。當然,那時剛剛粉碎四人幫,之前上大學的都是被推薦去的,家裏沒有一定的背景是上不了大學的。因此,上大學對於這個小山村裏的人來說,幾乎就是上神話,從沒有人把這個概念和自己的人生聯係在一起。許多人讀了小學就算了,陳林能夠讀完初中,已經算是父母有遠見了。可是,陳林是個頭腦靈活的人,盡管不能繼續學業,可他也不願繼續村裏祖祖輩輩一樣的農耕生活。說實在,他討厭這種生活,他得靠自己從書本裏和書本外麵學到的本事,改變自己的人生,闖出一番事業來。
要想改變人生就得走出去,就得遠遠地離開小山村。不久,改革開放開始了,附近山村裏有不少人背井離鄉,到外麵打工。納雍人幹得最多的活,就是搞運輸。當然,他們搞運輸不是用汽車,而是用背篼(背籮)。這可是老祖宗留下來跑運輸的當家工具,這裏的人幾乎人人都精於用背籮背東西,而且不怕苦不怕累。納雍人都是苦慣了的,一天隻要能賺幾塊錢,幾乎什麼苦都願吃。其實,幾塊錢隻是近幾年的事,剛開始時,一天賺幾毛錢都是常有的事。而且大家還搶著背。
陳林隨背籮大軍離開家鄉,來到六盤水一帶。他們家鄉畢節是個較貧困的地區,相對來說,六盤水要富一些,改革開放的步子邁得快一些。但是,在學校裏多讀了幾年書的陳林,很不習慣用背籮背東西,他覺得這種活化的力氣多,賺的錢又少。他的腦子運轉得很快,他發現,六盤水一帶有人用板車拉東西,一車能拉好多,賺得自然比背背籮多。他在上學時讀過有關駱駝祥子的課文,知道駱駝祥子就是靠拉車生活的。就這樣,他七拚八湊地也弄了一輛板車拉了起來,開始了他自己的祥子生活。果然,頭腦靈活,又舍得花力氣的陳林,賺的錢很快就遠遠超過了一起進城討生活的鄉親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