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4月,又被任遼寧省沈陽市市委副書記,不久又任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從企業裏的一名副科長到地位顯赫的地廳級領導,張國光隻用了兩年半時間!
然而這還沒完,因為張國光還年輕。在地廳級幹部中,他還是很年輕的,還很有潛力。於是,1990年8月,他又被任命為遼寧省委常委,同時一肩挑著沈陽市委書記和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兩個重任。
這時扳一扳指頭,張國光從小小的副科長到副省級領導,也隻用了8年時間。都說8年時間完成抗戰,張國光用8年時間完成了從副科長到副省級的跳躍。可喜的是,他仍然年輕呀,他忍不住想,再幹個8年,豈不是進入了黨中央國務院?
再把目光瞄準中央的時候,他就更多地想到了北京,想到要在北京找個過硬的關係。
當然,這種事不像到農貿市場買青菜,一個願買一個願賣就行。張國光自己不便出麵,但自會有願意出麵的人來幫忙。這個人就是他在沈陽為官八年來結識的死黨——劉愛黨。
劉愛黨和張國光有著許多共同點。首先是名字好聽,一個是愛黨,要為黨奉獻;一個是愛國,要為國爭光。但更重要的共性是打著愛黨愛國的旗號,背地裏為自己謀私利。兩人一個有權,一個有錢,漸漸搞起了權錢交易。最後,劉愛黨看出了張國光的勢頭還要往上躥,還能當更大的官,這就意味著還能為他謀取更大的利益。於是,他就千方百計地鼓勵張國光多走上層路線,尤其是要與中央實權部門建立聯係。
1993年春天,做了兩年半省委常委的張國光想到要動一動了,便請劉愛黨到北京活動活動。
劉愛黨到北京“活動”了一番後,通過關係認識了時任中組部地方幹部局四處副處長柴王群。從交往中得知,柴王群雖是副處長,工資收入並不高。再加上他兒子患有眼疾,一直四處求醫,費了不少錢。妻子在山西省駐京辦事處的賓館工作,收入也不高。從柴王群的談話中得知,柴其實最需要錢,也很愛錢。隻是身為京官,他不能表現得過分貪婪,還得講究點技巧。劉愛黨將這些情況摸了個透,都一一記在心裏。
劉愛黨在與柴王群一番吃喝送之後,建立了初步的關係。在酒席上,柴要劉愛黨回去讓張國光親自來一趟,大家認識認識。不久,張國光便與劉愛黨一道去北京,找到柴王群,儲蓄地要柴幫一把。柴自然滿口答應,能夠結識和幫助地方高官,都自己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張國光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張國光的利益就是自己的利益。為了把張的事情辦成,劉愛黨使出渾身解數巴結柴王群,甚至主動認了柴王群的兒子為幹兒子。這“幹爹”沒那麼好當的,無非是為了上門送紅包找個借口而已。經劉愛黨這麼一折騰,柴王群的兒子對劉愛黨喜歡得不得了。
劉愛黨雖是個企業家,但他知道官商結合的本質道理。他最拿手的,就是如何在最短的時間裏把再大的官迅速擺平。
在與柴王群的兒子搭上“父子”關係後,第二步就是把柴王群的夫人搞定。當時,柴王群的妻子許舜兮嫌賓館工作薪水低,想換個工作。劉愛黨覺得這是一個絕好的機會,因為通過換工作,解決了給對方送錢的難題。因為送薪水比送錢更冠冕堂皇,更沒有把柄讓人抓呀。於是,劉愛黨主動要求柴王群讓其妻子許舜兮到他的盛發公司駐京辦事處工作,這樣既可照顧有眼疾的孩子,又可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就這樣,1994年1月,許舜兮在原單位辦了停薪留職手續後進入盛發公司在北京的辦事處工作。為了給許舜兮多發錢,劉愛黨把許狠狠地提拔了幾級,任命她為駐京辦副主任。盡管沒有正式下發文件,但發起錢來一點不假。
劉愛黨之所以對柴王群那麼巴結,除了幫助張國光跑官外,還有一個念頭就是想通過柴王群幫助自己謀利。從而,實現既幫助張國光跑官、又幫助自己做生意的一箭雙雕的目的。1994年初,劉愛黨通過柴王群認識了沈陽鐵路局的某領導,當得知該局的“東方大廈”裝飾工程準備進行時,劉愛黨就請柴王群為他說情攬工程。柴當即向沈陽鐵路局的該領導提出將該裝飾工程“關照”給劉愛黨承做。這位領導說,承攬該工程必須有甲級以上的企業資質,而當時的盛發公司隻有乙級資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