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似有所悟,直直的看著趙徳昭,聲音中帶著冷厲,說道:“昭兒!你到底想要索要何人?一定要想好了再講!”
趙徳昭很平靜的與趙匡胤對視,說道:“啟稟父王,孩兒索要並非他人,乃是趙普!請父皇準了兒臣所請!”
趙徳昭很篤定,趙普這個人,雖然有些奸狡,但是對趙匡胤倒是忠心耿耿,再次出山也是等趙徳昭和趙德芳都死了之後。當然不排除正是因為自己和趙德芳都死了,趙光義才敢啟用趙普。
無論怎麼說,趙普都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這個剛剛建立十幾年的大宋,處處都還留著趙普的影子。
趙匡胤說實話,很不想答應。第一個,趙普後來權傾朝野,多少有些飛揚跋扈,迷失自我了。
第二個,現在還不是啟用趙普的最佳時機。最佳時機是自己百年之後,由新君啟用,給予恩惠,讓他感恩戴德。
趙匡胤思考了很長時間,才說:“昭兒,你覺得現在啟用趙普是時機嗎?”
趙徳昭搖搖頭說:“現在啟用並非最佳時機,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啊!父皇!現在滿朝都是王叔的人,父皇,即使王叔沒有九五之心,但手下魚龍混雜,怕不是沒有這等幸進之徒,到那時,兄弟鬩牆這等不忍言之事,終會發生!”
趙康胤笑了,此刻,趙匡胤承認了趙徳昭的才華,說道:“我兒,能夠想到這些事情,為父就沒有什麼好擔心的了!你那個王叔麼?嗬嗬,終會有些小念頭的,但是不礙事的,為父尚可駕馭,算不得大事!”
趙徳昭總算明白了趙匡胤最終淒慘結局的症結在哪了。輕視,對趙光義的輕視,作為哥哥,對於那個看著長大的弟弟的輕視。
現在趙徳昭就是告訴他,他將死於10月,估計趙匡胤也不會相信的!他太自信了,在他眼裏,趙光義就是那個沒膽量上陣的文人弟弟。成不了大氣候。或許這也是他不防範的主要原因。
趙徳昭在心裏暗暗歎息,對於這個開國皇帝,趙徳昭還是很崇敬的。和平演變,兵不血刃的奪得政權,然後又兵不血刃的穩固了政權,與民生息,體恤民力,先易後難的統一方針使得大宋的國力,蒸蒸日上。
但是在這個關鍵的一年裏,一命嗚呼,關鍵還死得不明不白。甚至危害後人慘死陰謀之下。
趙徳昭真誠的說道:“父皇,有些事要早做防範啊,這樣也是全了您的兄弟之情,避免手足相殘啊!”
趙匡胤擺擺手,說道:“此事我自有打算,無需再言,還是說說你的事情,就這些要求麼?先說好,隻此一次,下不為例,今天我盡量全部滿足你的所有條件!我倒要看看,我兒能做到什麼程度!”
趙徳昭認真的思慮一番,咬咬牙,說道:“我還要南唐降卒3000人,組成一個新軍,由我統領!”
趙匡胤笑著說道:“我還以為我兒考慮不到呢,如此看來,我也倒是放心了!手中無兵,終究成不了事的,吾兒需得謹記,好戰必亡,忘戰必危!這些事我都答應你,現在還有最後一道考題。你對洛陽了解多少?”
趙徳昭聽了這個問題之後,心下大定。道:“洛陽,山河勢勝帝王宅,寒暑氣和天地中。洛陽左瀍右澗,表裏山河,扼殽澠之隘,阻成皋之險,直伊闕之固,廣袤六百裏!”
說道這裏,趙徳昭長身而起,邊走邊說,道:“利用洛陽的地利,可勝十萬兵馬,可去我朝冗兵之疾,雖說洛陽經戰火而凋敝,但自後唐起,曆代皆有修繕,除前朝外,皆為祭天之所,自父皇遣焦繼勳知河南府後,現以海晏河清,正是恢複民生之時。此去無它,無外乎,民政、民生、整軍、修城四事爾!”
趙匡胤大喜,道:“我兒真乃我趙家千裏駒!你此去洛陽,朕是放心了!那趙普你打算如何用?”
“趙叔父長於內治,可知河南府!”趙徳昭笑著說道!
趙匡胤看這趙徳昭說道:“你就不怕他架空你?”
“不會!”趙徳昭篤定的說道:“趙叔父不但不會坑我,反而會處處為我著想,因為我就是他唯一複起的希望!”
趙匡胤不由歎道:“吾兒真是才智不下於朕啊!”
“虎父無犬子嘛!”趙徳昭笑著說道。
趙匡胤也笑了,這個時候,趙匡胤終於找到了製衡弟弟的辦法,心裏不由的一陣興奮!
自趙普貶黜後,趙匡胤覺得自己的壓力,日甚一日,直到今日,方才稍有鬆懈。